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昔二首·其二》
《忆昔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犹记颛蒙昔未开,自鞭宁待父师哉。

残编常到鸡声彻,警枕频惊蝶梦回。

且可遍参学童子,未应一跳至如来。

丛林个个谈宗旨,谁是禅家大辩才。

(0)
翻译
我还记得当初懵懂无知的时候,哪里需要等待父亲或老师的教导呢。
破旧的书籍常常伴我直到鸡鸣声起,警醒的枕头使我从梦境中频繁惊醒。
暂且广泛地学习如同学童一般,不应急于一步登天成为佛陀。
在修行的丛林中,每个人都谈论着佛法的核心,但谁能成为禅宗的大辩论家呢?
注释
颛蒙:形容初识事物、懵懂无知的状态。
鞭:比喻自我激励,自我提升。
警枕:用以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的枕头。
丛林:佛教用语,指僧侣聚集之处。
宗旨:主要的思想或目标。
禅家:指修习禅定的佛教徒。
大辩才:非常有口才、善于辩论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对于往昔求学时光的回忆。开篇“犹记颛蒙昔未开,自鞍宁待父师哉”表达了对早年学习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老师的尊敬和等待。在那个时候,天还没有亮,但心中已充满了求知的渴望。

接着“残编常到鸡声彻,警枕频惊蝶梦回”则是说即使在残破的书籍里,也能听到清晨鸡鸣的声音,这声音常常惊醒梦中的自己,就像蝶梦一醒,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且可遍参学童子,未应一跳至如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于知识无限渴望的态度,即使是在众多的学习者之中,也希望能够像佛家中的“如来”一样,跳出常人,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丛林个个谈宗旨,谁是禅家大辩才”则是在讨论哲学和宗教的深奥问题,每个人都在探讨自己的见解,但谁能成为真正的辩论大家,这里的“丛林”比喻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争鸣的环境。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求学生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智慧和宗教哲学深入探讨的热情,以及对于成为真正辩论大家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冬夜读吴门沈润生二白词·其一

空山谁按九歌声,一种斜阳万古情。

绿发搔残红袖冷,江南肠断沈初明。

(0)

黄岩王玫伯同年后雕草堂落成寄诗索和次韵答之·其四

年来儒效厌迂疏,寂寞兰陵讲学庐。

归去聊营陶令宅,写成应有郑君书。

海滨孤愤消精卫,世上危机避寄居。

衮衮诸公台省满,华堂意味近何如。

(0)

大沽口

朝宗万派碧波遥,气压鼋鼍静不骄。

云树自依丁字水,风帆须趁子时潮。

三河形胜由来壮,四塞烽烟近已消。

犹忆贤王劳苦战,敢忘秋戍肃金刁。

(0)

题张船山诗集后

酒酣忽吐惊人句,飞向峨嵋化白云。

剑气纵横馀万里,珠光闪烁仅三分。

性灵笔妙元无敌,仙佛才兼迥出群。

落落孙洪亦豪宕,当时敛手共推君。

(0)

癸丑除夕·其六

薄海苦多事,连年勤师征。

渔阳国根本,贱骑犹纵横。

杀气连晋齐,重阴薄日精。

江淮迫岁暮,萧条无人行。

君王正宵旰,我忧耿难平。

流民鲜伏腊,何以纾皇情。

日夕望星次,行当扫欃枪。

旭旦启阊阖,万户皆春声。

(0)

军中曲

将军饮美酒,红炉锦绣围。

士卒栖毳幕,寒霜拥铁衣。

铁衣相对泪如雨,眼前哀乐是谁主。

将军二十便封侯,那识人间征战苦。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