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四》
《杂诗二十二首·其十四》全文
宋 / 刘敞   形式: 古风

爨桐深灶下,埋剑古狱间。

怨声动旁人,愤气凌彼天。

当时颇见旌,后世称为贤。

自古闻知音,此事或偶然。

(0)
鉴赏

这首诗《杂诗二十二首(其十四)》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爨桐”与“埋剑”的典故,巧妙地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知音难遇的深刻理解。

首句“爨桐深灶下”,以“爨桐”比喻被埋没的才能或才华,形象地描绘了人才在深藏不露的状态下,如同桐木一般,未得施展。接着“埋剑古狱间”进一步深化这一意象,将才华比作宝剑,被埋于古狱之中,暗示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境遇。

“怨声动旁人,愤气凌彼天”两句,直接抒发了对这种不公命运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怨声不仅触动了周围的人,更是冲破云霄,直指苍穹,展现了诗人情感的激昂与强烈。

“当时颇见旌,后世称为贤”则转而探讨历史评价的问题,指出尽管在当时可能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表彰,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后人却能公正地评价其价值,将其视为贤者。这既是对历史公正性的肯定,也暗含了对现实不公的一种讽刺。

最后,“自古闻知音,此事或偶然”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在古代,即便有才华横溢之人,也往往难以遇到真正能够欣赏和理解其才华的知音,这种遭遇可能是偶然的,也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句话既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也是对现实社会中知音难觅现象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爨桐”与“埋剑”这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典故的运用,巧妙地传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对知音难遇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现实社会中不公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

作者介绍
刘敞

刘敞
朝代:宋   字:原父   生辰:1019—1068

刘敞(1019—1068)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刘敞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猜你喜欢

菩萨蛮

罗纬昨夜秋先透。银釭一点如红豆。无力卸残妆。

桐阴月转廊。愁多偏易醉。闷拥香衾睡。

不道梦难成,酒醒愁又生。

(0)

摘红英.春闺

春将送。闲庭空,柳花漫结梨云梦。衾香腻。鹦哥睡。

小鬟窗外,摊钱偷戏。乌衣巷。帘钩控。

玉人惊破春眠重。菱花对。晨妆未。

残魂一枕,费人思忆。

(0)

偷声木兰花.早春即事

重门悄地东风转。红杏枝头春尚浅。啼鸟声声。

唤起闺人无限情。残梅如雪黏罗袖。

暗香寂寞冰魂瘦。冷淡韶光。寄语花姨早试妆。

(0)

清平乐.元宵前二日,重过东皋,见残雪未消,梅花欲绽,遂赋此阕

闲愁未扫。拟向梅花告。傲骨自来贫亦好。

丘壑尽供潦倒。离魂不用人招。此生拼老渔樵。

多谢天公有意,留将一地琼瑶。

(0)

一剪梅

九十春光半已残。诗兴阑珊。酒兴阑珊。

镜中憔悴不堪看。羞画眉弯。懒画眉弯。

涩雨悭风特地酸。不许春闲。不许人闲。

年年愁病苦相关。花也长叹。人也长叹。

(0)

点绛唇.水仙花

倩影疏香,二妃微步潇湘渚。凌波容与。

缟袂迎风举。仙骨珊珊,耐得风霜妒。邀花语。

留花小住。结个消寒侣。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