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海城秋晚》
《海城秋晚》全文
明 / 王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西风一夜海城头,?笛声声水乱流。

枫叶萧条山下月,戍楼残火几家秋。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ǎichéngqiūwǎn
míng / wánggōng

西fēngyànhǎichéngtóuqiāngshēngzhōngshuǐluànliú

fēngxiāoxiāoshānyuèxiàshùlóucánhuǒjiāqi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城秋晚的凄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的自然与人文之美。

首句“西风一夜海城头”,以“西风”点明季节为秋,以“一夜”强调时间之长,暗示秋风的持续吹拂。一个“海城头”则将视野拓展至广阔的海边城市,预示着接下来的景色将是海与城的交融。这一句简洁有力,勾勒出秋夜的静谧与辽阔。

次句“笛声声水乱流”,将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笛声在水中回荡,仿佛与流动的水面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悠扬而略带哀愁的氛围。笛声与流水的互动,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增添了情感的深度,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寂寥与深沉。

第三句“枫叶萧条山下月”,将视角转向山下的枫林,枫叶在秋风中飘落,显得萧瑟而美丽。月光洒在枫叶上,增添了几分清冷与孤寂。这句诗通过枫叶与月光的对比,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凄美与宁静。

最后一句“戍楼残火几家秋”,将目光投向远处的戍楼,残存的灯火映照着秋夜的寒冷与孤独。戍楼象征着边防的守卫者,他们的生活与情感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深刻。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戍楼的景象,也暗含了对守边将士的敬意和对他们孤独生活的同情。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织,展现了海城秋晚的独特魅力,既有自然界的壮丽与凄美,又蕴含着对历史与人物的深深感慨。

作者介绍
王恭

王恭
朝代:明   字:安仲   籍贯:长乐沙堤   生辰:1343-?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猜你喜欢

日本杂事诗·其四十四

《棠阴比事》费参稽,新律初颁法未齐。

多少判官共吟味,按情难准佛兰西。

(0)

庚子元旦·其一

喔喔天鸡又一鸣,双悬两曜展光明。

承天仰看金轮转,震地讹传玉斧声。

汉厄愁看正月卯,代来几协大横庚。

自歌太乙迎神曲,终望余年见太平。

(0)

己亥杂诗·其七十二

三诏严催倍道驰,《霸朝》一集感恩知。

病中泣读维新诏,深恨锋车就召迟。

(0)

己亥杂诗·其三十四

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骘》诵文昌。

迩来《云笈》传抄贵,更写惊经拜玉皇。

(0)

偕叶损轩大庄夜谈

频岁华胥睡味酣,又扶残醉到江南。

更无旧雨谁堪语?欲访名山奈未谙。

花尚含苞春过半,月刚留影夜初三。

丁当檐铁君休问,抽得闲身且絮谭。

(0)

岁暮怀人诗·其十

天竺新茶日本丝,中原争利渐难支。

相期共炼补天石,一借丸泥塞漏卮。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