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蚊恰称晚凉天,高捲纱幮薄似烟。
饱类樱桃饥类絮,尽人坦腹讵妨眠。
无蚊恰称晚凉天,高捲纱幮薄似烟。
饱类樱桃饥类絮,尽人坦腹讵妨眠。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的一幅宁静生活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晚凉时刻的微妙感受。首句“无蚊恰称晚凉天”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晚凉之时,蚊虫不再扰人,营造出一种清静舒适的氛围。接下来,“高捲纱幮薄似烟”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轻盈的纱帐在微风中轻轻卷起的情景,如同轻烟般飘渺,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饱类樱桃饥类絮”这一句,运用了巧妙的类比手法,将夏日傍晚的食物与自然景象相联系,既生动又富有诗意。樱桃饱满,让人想起夏日的丰饶;而絮状物则让人联想到食物的轻盈和满足感,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也暗示了生活的甜美与满足。
最后一句“尽人坦腹讵妨眠”,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状态的推崇。坦腹,即敞开肚子,形容无所顾忌地享受美食或休息的状态。这句诗意在强调,无论是在饱食之后还是在休息之时,都不应受到任何束缚,体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和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将夏日傍晚的日常生活场景描绘得生动有趣,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传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簿领日婴薄,纷然汩幽襟。
驾言出城南,聊欲清此心。
平冈见净刹,石径郁以深。
中有苦空人,峭健奇骨森。
十年一庵下,形迹了莫寻。
兀如拥败褐,口吐众妙音。
时下寂照堂,声绝响亦沈。
默矣盖自得,其谁知少林。
胡侯外补来钱塘,所居之山名凤凰。
不知元本发何处,蛇颈鱼尾盘高冈。
婆娑欲下大江饮,万里一息头低昂。
谁将浮图压两翅,直使帖地不得翔。
前人眼俗不知顾,会有贤者来形相。
怜汝困欲共汝语,故近汝咮营斯堂。
起居饮食不离上,外孰有耳听琅琅。
应云汝德未衰在,旦暮可起鸣朝阳。
八十雪眉翁,灯前屡歔欷。
问之尔何者,不语惟抆泪。
良久云老矣,未始逢此事。
种粟满川原,幸已皆茂遂。
喜闻欲登熟,近复失所冀。
有虫大如蚕,日夜啮其穗。
群鸦利虫食,剪摘俱在地。
驱呵力难及,十止馀三四。
供家固未足,王税何由备。
瘠土耕至骨,所得几何利。
又令遭此祸,不晓上天意。
在世幸许年,必以饥馑死。
闻之不敢诘,但愧有禄位。
移灯面空壁,到晓曾不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