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鼎鸿毛轻,诸侯争弄兵。
吴魏已先定,玄德思功名。
据鞍髀肉消,感激泪沾缨。
南阳有奇士,三顾精诚倾。
龙变得风雨,指麾霸王成。
日月若长在,永永悬英声。
汉鼎鸿毛轻,诸侯争弄兵。
吴魏已先定,玄德思功名。
据鞍髀肉消,感激泪沾缨。
南阳有奇士,三顾精诚倾。
龙变得风雨,指麾霸王成。
日月若长在,永永悬英声。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田锡的作品,名为《拟古·其四》。全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借鉴,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人物及功业成就的向往与赞美。
开篇“汉鼎鸿毛轻,诸侯争弄兵。”两句,描绘了一种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其中“汉鼎”指的是西汉末年的鼎革之象,意味着政权交替;“鸿毛”形容事物轻微而易变;“诸侯争弄兵”则表现了各地诸侯为了权力而纷争不断的局面。
接着,“吴魏已先定,玄德思功名。”两句,提到了历史上的吴、魏二国已经安定下来,人们开始思考和追求更高尚的德行与功业。这里的“玄德”可能指的是深厚而难以言传的美德。
“据鞍髀肉消,感激泪沾缨。”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英雄人物牺牲精神的赞叹和同情。在战乱中,士兵们甚至连坐骑(据鞍)都难以保持,而身体也因战争而消瘦(髀肉消),这种景象让人不禁感慨,泪水沾湿衣襟。
“南阳有奇士,三顾精诚倾。”则是诗人对古代名将诸葛亮的尊敬。南阳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而“三顾”指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精诚倾”表达了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不求回报的品格。
“龙变得风雨,指麾霸王成。”描绘了一种英雄人物如同龙凤般变化无常,在风云变幻中成就霸业。这里的“龙变得”可能是形容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的智谋与力量,而“指麾霸王成”则象征着英雄人物手握兵权,成就一番霸业。
最后,“日月若长在,永永悬英声。”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功绩的永恒纪念和赞美之情。希望这些英杰的事迹能像日月一样长存,永远传颂下去。
阳愆冬气昏,日暮悲风起。
晤言欲谁从,斗酒会邻里。
盘餐乏珍脆,肴核阙储峙。
无以奉嘉宾,瓶罄亦可耻。
所赖数子贤,深眷不余鄙。
夜阑更促席,灯火共欢喜。
酣歌气激冽,杰句韵清美。
衰懒愧英游,岁晚情何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