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舟阳羡馆,飞步缭疏楹。
山暝水云碧,月凉烟树清。
长桥深漾影,远橹下摇声。
况是无三害,弦歌初政成。
舣舟阳羡馆,飞步缭疏楹。
山暝水云碧,月凉烟树清。
长桥深漾影,远橹下摇声。
况是无三害,弦歌初政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夜景图。开篇“舣舟阳羡馆,飞步缭疏楹”两句,通过对舟船停靠和快速行走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在晚上抵达荆溪馆时的情景,阳羡馆可能是馆名的一部分,缭疏楹则描绘出一幅古典建筑的轮廓。紧接着,“山暝水云碧,月凉烟树清”两句,以优美的笔触勾勒出夜晚山水间的宁静与纯净,山影揽暮,水边云彩渲染出淡淡的蓝意,月光下弥漫着一股凉意,伴随着林中微烟和清新的气息。
“长桥深漾影,远橹下摇声”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景中的静谧与动感,长桥投射在水面上的影子显得格外深邃,而远处的橹(古代一种打鱼工具)则伴随着轻柔的摇曳声响。最后,“况是无三害,弦歌初政成”两句,以哲学般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当前政治清明、百姓安居的赞美,无“三害”意指无灾无难,也暗示着社会秩序井然;而“弦歌初政成”,则是指用琴声来庆祝刚刚建立或调整好的新政,展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景的细腻描写和对社会安宁的赞颂,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片繁荣景象。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