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然野寺惬清游,禅老诗人总素流。
迎客却从云外入,烹茶少为竹间留。
庭空古桂疏疏雨,池净青莲淡淡秋。
欲效渊明同结社,远公还许再来否。
萧然野寺惬清游,禅老诗人总素流。
迎客却从云外入,烹茶少为竹间留。
庭空古桂疏疏雨,池净青莲淡淡秋。
欲效渊明同结社,远公还许再来否。
这首元代诗人陈镒的《次韵游溪南野寺》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山林寺庙画面。首句“萧然野寺惬清游”传达出诗人对野外寺庙的向往和惬意之情,这里的“萧然”二字营造出一种寂静而超脱的氛围。接着,“禅老诗人总素流”暗示了寺庙中僧侣与文人墨客的淡泊生活,他们共同追求内心的平静。
“迎客却从云外入”描绘了寺庙坐落在云雾缭绕的山中,仿佛与世隔绝,增添了神秘感。诗人被邀请进入,却特意选择穿过云层,体现了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敬畏。“烹茶少为竹间留”则写出了僧人以茶会友,竹林相伴的简朴生活,让人感受到闲适与和谐。
“庭空古桂疏疏雨,池净青莲淡淡秋”两句,通过描绘庭院中古老的桂树在细雨中摇曳,以及池塘中静静开放的莲花,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的静美,也寓含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禅意的领悟。
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效仿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愿望,询问远公是否愿意再次接纳他成为同道之人,流露出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禅意,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襄阳有耆旧,采桑逢佳客。
坐之桑树底,曾不废采掇。
不知何所言,酬答朝至夕。
古人足风味,难为不知说。
何当造君庐,晨露正可摘。
饱啖三百颗,树下同列席。
清坐尽日影,两忘语与默。
那能知许事,聊用自怡悦。
灵湫昔龙幸,杰搆周岩阿。
兵荒道场歇,寂寞稀游过。
前秋我适来,异境惊难摩。
平林绚高岭,浓醉霜容酡。
升堂试泉茗,提汲烦头陀。
碧潭泻澄流,泠然奏环珂。石?出众木,干日仍纤柯。
山寒敌坚瘦,诗骨增嵯峨。
隔晨奉母舆,侍坐忘日蹉。
同时闻妙香,清迥如风荷。
不知何因缘,散花證罗婆。
灵奇话散叟,踊跃穷烟萝。
先登蒿庵翁,倦几梦羲娲。
众游与独往,所得竟孰多。
嵌壁仰天题,剔藓劳摩挲。
篇终念舜忧,主惕知时和。
梁摧泣龙象,地胜空云波。
僧岂无辩才,发秘谁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