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作品,属于豪放和志向类诗歌。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强烈的个性。
“分明仙籍列清虚,自是还丹九转疏。”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法修炼的理解与追求,其中“仙籍”指的是道教中记录仙人的名册,“清虚”则象征高洁脱俗的境界。"还丹"是道教内丹术语,意为通过修炼将精气化为丹,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九转疏可能是指一种修炼方法或层次。
“画虎已成翻类狗,登龙才变即为鱼。”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来表达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嘲讽。"画虎"和"登龙"原本应该是高贵强大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如同画虎不成反而像狗,攀龙未果反而成为了鱼,这种比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与现实间差距的苦涩。
“空惭季布千金诺,但负刘弘一纸书。”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友情和承诺的感慨。"季布"和"刘弘"都是历史上以守信著称的人物,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自己虽然未能像他们那样以重金践诺,但也珍视一纸之约。
“犹有报恩方寸在,不知通塞竟何如。”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如何报答恩情的困惑。"方寸"指的是心中的一片真诚,而"通塞"则是形容事情的成败与否。诗人的这番表达显示了他内心对待恩情的真挚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为、友情、以及报答恩情的思考与困惑。
嗟余早衰人,多病良业疾。
脾劳禁晚餐,腿重怯下湿。
尔来又增添,冷气攻胁脊。
愁坐如蹲猿,呻吟喧四壁。
闻世有仙茅,温中等金石。
恐能祛吾疾,侥倖延馀息。
我家小郎君,道眼窥罅隙。
恐余偷心在,指数烦口击。
负负无可言,颓然惭道力。
检蜜念慧远,诵咒忆罗什。
两翁例一笑,颠倒不足惜。
世尊病须乳,侍者遣行乞。
达磨五遭毒,知毒乃敢食。
佛祖岂贪生,避就唯恐失。
二者如不坐,吾罪亦可释。
想见读此诗,笑中和易色。
意行忽出门,欲留聊植杖。
云开飞来峰,岿然眉睫上。
气势欲翔舞,秀色无千嶂。
万物皆我造,何从有来往。
大千等毫末,古今归俯仰。
心知目所见,皆即自幻妄。
如窥镜中容,容岂他人像。
颇怪胡阿师,乃作去来想。
此意果是非,一笑声辄放。
且复临冷泉,举手弄清涨。
心亲出倾盖,气合论夙因。
久已仰高谊,窃伏淮海滨。
夫子真自重,不减南国珍。
笑谈带富贵,翰墨生精神。
譬如千江月,处处能分身。
而予续高韵,坐客讥效颦。
安知磁石针,妙处无陈新。
思君欲夜话,痛嗟隔城闉。
熟读寄来诗,秀色摩清春。
便觉海棠雨,圆吭争滑唇。
游丝登百尺,飞絮沾泥尘。
要当为设榻,敷以白氎巾。
看君把麈尾,抑气思旧申。
凉肝藉苦语,激烈敢不遵。
大范风月湖,小范烟雨柳。
清明与秀彻,风度随付受。
醉阑看落笔,已觉风助肘。
声名定追寻,公卿在怀袖。
江湖方纵浪,第未一唾手。
乃公干国器,谠论在人口。
谪居长闭门,药方曾校否。
著书亦细事,用舍付杯酒。
君看雨园鸠,雨晴定呼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