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有爪距,如刀兵利。佛岂欲人,置身其喙。
惟见前法,欢喜怖畏。猛火销金,观汝难易。
大慈悲父,持戒定慧。作汝津梁,无有障蔽。
瞿夷非虎,冤亲无异。虎七子者,比丘等是。
虎有爪距,如刀兵利。佛岂欲人,置身其喙。
惟见前法,欢喜怖畏。猛火销金,观汝难易。
大慈悲父,持戒定慧。作汝津梁,无有障蔽。
瞿夷非虎,冤亲无异。虎七子者,比丘等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郑刚中在为母亲守墓时阅读《金光明经》,被经中摩诃萨埵舍身饲虎的故事所感动。他借此表达了对佛法大慈大悲精神的敬仰,认为佛性超越了生死界限,即使是猛虎也象征着一切众生平等,修行者应如比丘般持戒定慧,消除障碍,达到解脱。诗中“猛火销金”象征佛法能净化人心,“瞿夷非虎”则强调了佛性的普遍与包容,不论冤亲,皆可得到救赎。整体上,这首诗寓教于美,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思想的交融。
青山足佳游,远睇欲无路。
稍寻绝涧入,始辨云间树。
泉声若招客,倚杖得夷步。
惊湍泻乱石,激激有清趣。
风微鸟哢幽,日彻鱼影聚。
居然鱼鸟乐,正欠幽人住。
野僧岂忘机,作亭以兹故。
因君赋新诗,我亦梦其处。
挟筴度春水,絮飞花易阑。
吾衰聊玩世,子壮且勤官。
雨后半篙绿,风生孤棹寒。
慇勤酌双井,为试茗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