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吊厓·其三》
《吊厓·其三》全文
明 / 李之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浮沈今古一兴亡,南北英雄落大荒。

万死孤臣堪百折,千秋凉雨泣三湘。

黄冠梦失南归路,白草魂飞北地霜。

何处悲风增感激,累累青冢拂垂杨。

(0)
鉴赏

这首诗《吊厓(其三)》是明代诗人李之标所作,通过对历史兴衰与英雄事迹的感慨,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联“浮沈今古一兴亡,南北英雄落大荒。”开篇即以“浮沈”二字描绘了历史的起伏不定,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个人命运的起落,都如同波涛般在时间的长河中浮沉。接着,“一兴亡”强调了历史的变迁,而“南北英雄落大荒”则将目光转向了历史中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南或北,最终都归于历史的荒野之中,表达了对英雄命运的深切同情。

颔联“万死孤臣堪百折,千秋凉雨泣三湘。”进一步深化了对英雄的赞美。这里“万死孤臣”指的是那些忠诚的臣子,在无数艰难险阻中坚持不屈,即使面对死亡也百折不挠。“百折”既指身体上的磨难,也象征精神上的考验。而“千秋凉雨泣三湘”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一种凄凉哀婉的氛围,仿佛千年的寒雨在哭泣,寄托了对英雄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

颈联“黄冠梦失南归路,白草魂飞北地霜。”转而从英雄的内心世界出发,通过“黄冠”这一形象,暗示英雄可能曾有过归隐或南下的梦想,但最终却失去了实现这些梦想的机会。“白草”与“北地霜”则营造出一种肃杀、凄冷的环境,象征着英雄魂魄的飘零与孤独。

尾联“何处悲风增感激,累累青冢拂垂杨。”收束全诗,以“悲风”引出对英雄的感激之情,虽然英雄已逝,但他们的精神和事迹依然令人动容。最后,“累累青冢拂垂杨”描绘了一幅苍凉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青冢之上垂柳轻拂,既是对英雄墓地的景致描写,也是对英雄虽逝犹存的精神传承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英雄的缅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英雄精神的崇高敬意,语言凝练,情感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李之标
朝代:明

李之标,字文度。新会东亭人。以麟子,之世弟。所居曰青竹园。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举人。有《凫渚集》。清言良钰《续冈州遗稿》有传。
猜你喜欢

溪南书屋成却赋

十二湾头曲抱村,野人相对乐忘言。

开函月照藏书室,挥翰云生洗砚轩。

自别小山松已长,归来三径竹犹存。

白头正惮缁尘染,幸有溪南可避喧。

(0)

送曾确庵大参之浙中·其一

祖席停征盖,瑶琴伴使车。

陇梅差可折,津柳若为舒。

白雪歌来风,青春客佩鱼。

不堪频送别,况乃岁将除。

(0)

初入西樵

夙昔慕远壑,招携展临眺。

挂席得名山,苍翠落层峤。

谽谺自吞呷,岩穴深窈窱。

天清瀑布闻,风集玄猿叫。

桂松递映郁,日月隐光曜。

盼衍既绵邈,攀崇复孤峭。

皛皛浮云驰,晶晶寒潭照。

舍舟乍游目,早觉心魂妙。

况当振策游,探奇入萝茑。

缅怀麻源踪,慨想苏门啸。

谁云世代殊,引领冀同调。

(0)

九峰寺用壁间韵

古寺周旋思更悠,十年怀抱此登游。

山寻绝巘云盘阁,僧入参禅月满楼。

石磴列屏环且秀,小桥通径曲还幽。

却惭无念瞿昙子,一衲传灯何所求。

(0)

送王时中归隐侍养

招隐长辞世上名,临流归去濯长缨。

春帏语燕人初暖,秋圃栽蔬月正明。

自古瞻云多揽辔,祇今抗表续陈情。

燕台老我空悬梦,郑谷迟君晚结盟。

(0)

送林竹溪归郁林兼呈阳明府

穷经老负八闽才,简授河汾绛帐开。

桃李薰风栽象郡,琴书晴日渡琼台。

尧封按治存三异,禹穴探奇遍九垓。

别酒江亭春色晚,遥从南斗望中台。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毛泽东 鲁迅 杜秋娘 周恩来 钱钟书 老舍 顾随 沈祖棻 北朝民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