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人三首·其三》
《和人三首·其三》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荆溪风物记当时,吹絮河豚下箸迟。

绿满金田朝应供,红残朱槛夜论诗。

幅巾已托遗民后,杓柄犹怀象骨疑。

早晚云间见金臂,空悬翠竹漫抽枝。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和人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荆溪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荆溪风物记当时”,点明地点与时间,暗示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接着,“吹絮河豚下箸迟”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河豚比作随风飘扬的柳絮,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暗含着对生活节奏的思考。

“绿满金田朝应供,红残朱槛夜论诗。”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之美,早晨的田野一片葱绿,夜晚的栏杆映照着红霞,诗人在此时此刻,或许正与友人共赏美景,吟诗作对,享受着生活的诗意与宁静。

“幅巾已托遗民后,杓柄犹怀象骨疑。”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传统的深深眷恋,以“幅巾”象征古代文人的风雅,而“遗民”则可能暗指那些坚守传统、不随波逐流的人。同时,诗人对于“象骨疑”的描述,既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追思,也可能是对某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的表达。

最后,“早晚云间见金臂,空悬翠竹漫抽枝。”这两句充满了期待与憧憬,仿佛在预示着未来的美好,即使现在身处云雾之中,也坚信会有金臂(可能象征着希望或指引)出现,引领着前行的道路。翠竹的“空悬”与“漫抽枝”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诗人内心对于未来充满希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态度。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清音亭

天地此空亭,江声万古听。

人烟一城白,山色大峨青。

鸟路凭高阔,渔歌杂醉醒。

寒钟佛崖碧,秋雁落沙汀。

(0)

上九独坐二首·其一

繁华城不夜,上九好观灯。

心亦思前去,身偏病未能。

人歌金缕曲,我抱玉壶冰。

热念今都冷,形同入定僧。

(0)

有马杂诗·其六

笔工亡古法,但于俗书宜。

龙蛇入吾手,毛锥空尔为。

(0)

清友园探梅·其二

山园脉脉发霜枝,陇首无人夕照移。

一段荒寒谁解赏,松梢遮莫揭春旗。

(0)

官学雨中与陈笙陔夜坐

宣南五月翻阶雨,二客虚堂坐渺然。

聊喜素心共今夕,忽惊浪迹近中年。

清谈忍刺当时事,归梦贪寻自在眠。

来日闭门同索句,便从正字證诗禅。

(0)

题八大山人画本昼作危石,一猫踞其土,瞑目

世间群鼠正纵横,不道狸奴闭眼睛。

独踞高高更何说,羡君安稳啜残羹。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蒋防 曹禾 陶翰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