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读宗周挽,那知遽绝弦。
所嗟无我辈,不独在诗篇。
行到水穷处,魂伤山寂然。
灰寒空酹酒,恸哭向苍天。
甫读宗周挽,那知遽绝弦。
所嗟无我辈,不独在诗篇。
行到水穷处,魂伤山寂然。
灰寒空酹酒,恸哭向苍天。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前贤周敦颐的怀念之情。周敦颐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哲学家,他在《爱莲说》中提出“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一著名观点,影响深远。
诗人甫读宗周挽,表明他刚刚阅读了周敦颐的挽歌或是有关他的文字。"那知遽绝弦"则说明在阅读过程中,突然之间琴弦断裂,这可能是对周敦颐逝世的一种隐喻,也象征着文化传承的断裂。
接下来的"所嗟无我辈,不独在诗篇"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幸生活在没有先贤同时代的时代深感痛惜,并非只是在诗歌中如此感慨,实则是对整个文化传承的缺失而感到悲哀。
"行到水穷处,魂伤山寂然"描绘了诗人行走至一个荒凉偏远之地,那里的宁静和孤独让人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这里的“水穷”与“山寂”,营造出一片凄清幽深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哀伤。
"灰寒空酹酒,恸哭向苍天"则是诗人在这片刻的环境中,感受着周敦颐不在人世的悲凉,而将酒泼落于地,以此来寄托自己的哀思。这里的“恸哭”,表达了诗人的极度悲痛和无奈。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前贤遗风的追念,以及面对文化断层时内心深处的哀伤。
胪传蒇鸿仪,夏凊询慈履。
于焉返御园,更衣取便迩。
黼芾入山林,笑未能免矣。
雨后峭茜佳,石激声更美。
书堂栖嵚嵜,素尚宗尧旨。
西苑及仙庄,何必分彼此。
怡神既远尘,得句亦戒绮。
士习与文风,斯之系深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