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惆怅绿枝稠,毕竟繁华有断头。
夜雨一庭争怨惜,夕阳半树小淹留。
佳人踏处弓鞋薄,燕子衔来别院幽。
满目春光今亦老,可能更管镜中愁。
不须惆怅绿枝稠,毕竟繁华有断头。
夜雨一庭争怨惜,夕阳半树小淹留。
佳人踏处弓鞋薄,燕子衔来别院幽。
满目春光今亦老,可能更管镜中愁。
这首明代诗人徐祯卿的《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四首(其一)》描绘了春天凋零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独特感受。首句“不须惆怅绿枝稠”劝慰人们不必为繁花的凋零而伤感,暗示世间万物都有盛衰之理。次句“毕竟繁华有断头”进一步强调了自然规律,繁华终将逝去。
“夜雨一庭争怨惜,夕阳半树小淹留”通过描绘夜晚雨打落花和夕阳下花朵依恋枝头的情景,渲染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表达了对落花的怜惜之情。诗人观察细致,情感深沉。
“佳人踏处弓鞋薄,燕子衔来别院幽”借佳人轻盈走过和燕子衔花的场景,寓言般地传达出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满目春光今亦老,可能更管镜中愁”直抒胸臆,感叹春光已逝,镜中的容颜也渐老,流露出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无奈和镜中愁绪的自我反思。
整首诗以落花为载体,寓言人生无常,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底蕴和敏锐的生活洞察力。
我写彭家荆,不写田家树。
彭家兄弟无异言,不似田家初有异。
兄弟原从一气生,荆亦同根复同祗。
花不乱,开则聚。枝不乱,大小附。叶不乱,上下蔽。
风吹枝叶动,月出形影具。
有兄弟应求之义,次第之序。
人谓彭家有此兄弟和,我谓非此而能致。
老夫见其祖子孙,和顺孝友迨三世。
无乃气体之孚以和召和曾不戾。
彭家此树未必有,我今写此尚与存劝励。
尝见他家真有荆,树下阋墙兼紾臂。
饶他漫有好荆树,不如好兄弟。
有好兄弟荆亦贵,无好兄弟贱与凡木类。
我写不写树,写其兄弟心之懿。
兄弟和在心,音声容色愉而憙。
不和名不祥、家不利。
我虽为君写万树,不若自裁一树方寸地。
《荆花春意为彭昉寅之赋》【明·沈周】我写彭家荆,不写田家树。彭家兄弟无异言,不似田家初有异。兄弟原从一气生,荆亦同根复同祗。花不乱,开则聚。枝不乱,大小附。叶不乱,上下蔽。风吹枝叶动,月出形影具。有兄弟应求之义,次第之序。人谓彭家有此兄弟和,我谓非此而能致。老夫见其祖子孙,和顺孝友迨三世。无乃气体之孚以和召和曾不戾。彭家此树未必有,我今写此尚与存劝励。尝见他家真有荆,树下阋墙兼紾臂。饶他漫有好荆树,不如好兄弟。有好兄弟荆亦贵,无好兄弟贱与凡木类。我写不写树,写其兄弟心之懿。兄弟和在心,音声容色愉而憙。不和名不祥、家不利。我虽为君写万树,不若自裁一树方寸地。
https://shici.929r.com/shici/AgKa3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