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野服随孤鹤,竹径松冈共往还。
不肯避人当道笋,相看如客对门山。
穷居作计未为左,造物于吾本不悭。
径扫石床供昼寝,自怜诗骨尚坚顽。
黄冠野服随孤鹤,竹径松冈共往还。
不肯避人当道笋,相看如客对门山。
穷居作计未为左,造物于吾本不悭。
径扫石床供昼寝,自怜诗骨尚坚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或文人在大自然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黄冠野服,意味着穿着简朴的衣物,与孤鹤为伴,这种境遇显得既超脱又自在。竹径松冈,不仅是他日常游走的地方,也象征着清幽与孤独。
“不肯避人当道笋”,表明诗人对世俗的拒绝,宁愿选择自己独立的小路。而“相看如客对门山”,则表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仿佛他与山川都成为了观察对方的陌生人。
“穷居作计未为左”一句,显示出诗人对于物质贫乏的生活并无多余的计较或抱怨。紧接着,“造物于吾本不悭”,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万物持有一种慈悲与包容的心态,不会去贪图或占有。
“径扫石床供昼寝”这一行,描绘了诗人在野外择一块平坦的石头作为白日里休憩之所,这份宁静和自得令人向往。而最后,“自怜诗骨尚坚顽”,则是诗人对自己仍保持着文人的骨气和坚持不懈的自我安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心境,以及他对于文学创作的执着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