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赈至夏五,民犹未免饥。
平粜及借种,诸政命齐施。
常平虽积贮,展转将无遗。
我身纵北来,我心每南驰。
彭城实亲历,瘟疫方乘时。
不待监门图,目睹嗟流离。
凤阳所属县,闻亦同沛徐。
惠但施经见,向隅岂其宜。
夏非截漕时,灾重不可泥。
分贮补仓缺,缓急可赖之。
与我共治者,宁非良有司。
体此在抱心,推行其善为。
加赈至夏五,民犹未免饥。
平粜及借种,诸政命齐施。
常平虽积贮,展转将无遗。
我身纵北来,我心每南驰。
彭城实亲历,瘟疫方乘时。
不待监门图,目睹嗟流离。
凤阳所属县,闻亦同沛徐。
惠但施经见,向隅岂其宜。
夏非截漕时,灾重不可泥。
分贮补仓缺,缓急可赖之。
与我共治者,宁非良有司。
体此在抱心,推行其善为。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降旨截漕十万石为徐州凤阳各郡县仓储之备诗以言志》。诗中表达了对徐州、凤阳等地因灾荒而民众饥馑的深切关怀。弘历下令截取漕粮十万石,作为这些地区的仓储准备,旨在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诗中提到“加赈至夏五,民犹未免饥”,反映了当时灾情的严重性,即使在夏季五月份,百姓仍然面临饥饿。接着,“平粜及借种,诸政命齐施”表明了政府采取了包括平价销售粮食和提供种子在内的多种措施,以缓解民众的困境。
“常平虽积贮,展转将无遗”则指出虽然有常平仓这样的储备机制,但在灾情面前,这些储备可能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弘历自述“我身纵北来,我心每南驰”,表达了他虽然身处北方,但心中时刻挂念南方受灾地区的情怀。
“彭城实亲历,瘟疫方乘时”提到了亲身经历彭城(徐州)的疫情,进一步强调了灾情的紧迫性。“不待监门图,目睹嗟流离”描述了亲眼看到民众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灾民的同情。
最后,“分贮补仓缺,缓急可赖之”提出将截取的漕粮分发存储,以备不时之需。“与我共治者,宁非良有司”表达了对负责救灾官员的信任与期待。“体此在抱心,推行其善为”则是对救灾行动的总结,强调要将这份关怀与善行贯彻到底。
整首诗体现了弘历作为君主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责任感,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