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名山可遁藏,紫云天柱寄山堂。
清风明月为衾枕,阖辟乾坤共弛张。
静笑千峰生雾霭,声闻十里如鸾凰。
五峰已入烟霞癖,说著还家似断肠。
何处名山可遁藏,紫云天柱寄山堂。
清风明月为衾枕,阖辟乾坤共弛张。
静笑千峰生雾霭,声闻十里如鸾凰。
五峰已入烟霞癖,说著还家似断肠。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湛若水所作的《留别衡山唐石泉二首(其一)》。全诗以隐逸为主题,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感慨。
首句“何处名山可遁藏”,诗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理想栖息地的探寻,流露出对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接着,“紫云天柱寄山堂”一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山峰比作支撑天地的柱子,同时以“紫云”形容山色的美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清风明月为衾枕,阖辟乾坤共弛张”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理想的隐居生活场景。清风明月作为陪伴,不仅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寓意着心灵的自由与宇宙的广阔。诗人与天地共存,表达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静笑千峰生雾霭,声闻十里如鸾凰”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山中景象的神秘与壮丽。静谧的环境中,千峰笼罩在雾气之中,仿佛与外界隔绝;而远处传来的声音,如同鸾凤之鸣,既神秘又令人向往。
最后,“五峰已入烟霞癖,说著还家似断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衡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离别的不舍。五峰已经成为他内心深处的牵挂,提及归家之事,心中满是离愁别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离别的哀愁,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思考。
谖草树北堂,雨露日蕃滋。
慈母欣有托,抚玩心独怡。
门庭日无事,鹤发明春晖。
之子念母慈,致养及良时。
朝朝具甘旨,炫耀五采衣。
再拜献春酒,泛此黄金卮。
祝母多寿考,千岁忘忧思。
岁岁对谖草,愿母长不衰。
母寿不易得,子心将何为。
谨言与慎行,战兢当自持。
显扬报母德,不使声名隳。
归哉尚努力,惜此光阴驰。
引领日相望,重来应可期。
西江有佳士,文采何陆离。
少小入庠序,所习书与诗。
兢兢循轨则,抑抑谨威仪。
顺理身逾泰,寡欲心自怡。
匪兹卜休咎,实以严操持。
天地有常运,寒暑不违时。
生人有常道,所志在秉彝。
内省苟无愧,安命复奚疑。
愚者昩厥理,蹈险去坦夷。
违天伐恒性,倒行兼逆施。
一朝罹显罚,宁复救颠危。
所以古贤圣,恳恳垂训辞。
斋居托令名,进脩诚在斯。
绩学匪空言,力行思有为。
乃者辞乡邑,吐气凌虹霓。
振衣游太学,揖让何委蛇。
及兹被宠命,筮仕固有期。
直道苟不回,志行宁有亏。
努力慎朝夕,永保期弗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