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泉枯得活,叱石嫩能醒。
乍入迷花坞,前题指柳亭。
老篁稀似帚,新萏擢如钉。
灌剔从兹始,再来眼必青。
邮泉枯得活,叱石嫩能醒。
乍入迷花坞,前题指柳亭。
老篁稀似帚,新萏擢如钉。
灌剔从兹始,再来眼必青。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梁叔熹一同探访蒋园的情景,通过对园中景色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首句“邮泉枯得活”,以“邮泉”起笔,暗示泉水在春日的滋润下重新焕发活力,隐喻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的重燃。接下来,“叱石嫩能醒”,通过“叱石”这一典故,表达了石头在春雨的滋润下仿佛也苏醒了,生动地描绘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
“乍入迷花坞,前题指柳亭。”这两句写出了进入蒋园后,眼前一片繁花似锦,仿佛置身于花海之中。而“前题指柳亭”则暗示着在花丛中,有一座柳亭,其名字被前人题写,增添了历史的韵味和人文的气息。
接着,“老篁稀似帚,新萏擢如钉。”这两句对比鲜明,通过“老篁”与“新萏”的形象对比,展现了春天中既有老竹的苍劲,也有新花的娇嫩。其中,“稀似帚”形容老竹稀疏的样子,如同扫帚一般,而“擢如钉”则描绘了新花初绽时的挺拔与锐利,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灌剔从兹始,再来眼必青。”这两句表达了对这次探访的感慨,认为从今以后,对园中的照料和维护将从这次开始,预示着未来再次来访时,园中必将更加青翠生机勃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天蒋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自然美的深深感悟。
黄山沙溪杳何许,图之山水无乃是。
轩辕宫、宰相里,山人一出弥荆?。
石林漠漠蹊径苔,霜鹤夜悲猿啸哀。
红颜踪迹半湖海,白头览画思归来。
溪头系一船,画师本无意。
宛如倦游者,无复舟航事。
水云迤逦山云高,静定方知动者劳。
回思少日欢娱地,至今梦寐犹波涛。
去官今七暑,渐与农务亲。
随宜谙土性,言话群野人。
时或溯微风,行歌响空榛。
先民邈何攀,慨焉伤我辰。
慨伤遹谁知,所有二三宾。
文论日往来,炯炯高义伸。
炎雨回众姿,凉飙起修畛。
兀然林木下,日入忘归轮。
玄蝉夕益聒,去鸟一何频。
野行畏多露,无使侵衣巾。
天皇耄不事,地后虐不仁。
尽卷天河水,淋灌九州人。九州人,食多在江南。
江南灌没,柰何堪之柰之何。
人死无万数,薪绝灶冷无菜煮。更那得、菽与黍。
遽如许,推龙号,挽龙语。
汝不应吾,吾请天公,来解谪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