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文犹旦暮,归启已讴吟。
画手传英气,书筠见德音。
铸铜馀故鼎,啄草付春禽。
试望桥山路,萧萧翠柏深。
继文犹旦暮,归启已讴吟。
画手传英气,书筠见德音。
铸铜馀故鼎,啄草付春禽。
试望桥山路,萧萧翠柏深。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为英宗皇帝所作的挽词第二首,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思和对先帝遗风的追忆。首句“继文犹旦暮”暗示了英宗在位时间虽短,但其文治影响深远,如同日月交替,永续不绝。次句“归启已讴吟”则描绘了人们在皇帝离世后仍怀念其言辞教诲,如歌谣般流传。
“画手传英气”赞美了英宗的艺术才华,通过绘画传递出他的精神风貌;“书筠见德音”则强调了他高尚的品德,通过书法展现出他的道德教诲。接下来,“铸铜馀故鼎”运用典故,比喻英宗遗留的政绩如同古鼎,象征着稳固与传承;“啄草付春禽”则寓言他如同春鸟,虽去而精神犹在,托付给自然界的生灵。
最后两句“试望桥山路,萧萧翠柏深”,诗人遥望英宗陵寝所在的山道,只见翠柏苍翠,寂静深幽,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了对故去君主的深切怀念和景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情感真挚、语言凝练的挽诗,通过对英宗皇帝的文才、德行以及身后影响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逝者无尽的哀思。
桐梢月下,漾晴空如水,天涯漠漠。
为问西风缘底事,做弄愁人萧索。
秦岭西连,燕云北亘,枨触情怀恶。
故人何处,鳞鸿负却前约。
还念故园莼鲈,东篱秋色,正绕南枝鹊。
风景还同人事异,犹是它时帘幕。
不尽山川,无边离思,木叶萧萧落。
阑干十二,助愁一片残角。
秋到银床,阑干外、暮云千叠。
凝望眼、一天凉露,断蝉悽咽。
玉宇犹涵遥海雾,金风欲动高梧叶。
更谁家、少妇倚楼时,闻孤笛。杨柳岸,菱歌歇。
摇落尽,江潭色。倩长绳难系,尽教虚掷。
纨扇不须怜素影,银河亦自伤离别。
问何人、吹彻玉笙寒,眉峰碧。
青林红树,几日霜风警。才说悲秋又秋尽。
想金焦两点,瘦却愁蛾无限恨。殆比送春更甚。
寒云催雁阵。雁去无声,碧汉迢迢夜清迥。
楚客赋情疏,摇落江蓠,忍重忆、故园风景。
到此际、匆匆苦难留,问有酒盈樽,可能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