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阴漫漫行》
《阴漫漫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愁云怒风相追逐,青山灭没沧江覆。

少留灯火就空床,更听波涛围野屋。

忆昨踏雪度长安,夜宿木瘤还苦寒。

谁云当春便妍暖,十日九八阴漫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īnmànmànxíng
sòng / wángānshí

chóuyúnfēngxiāngzhuīzhúqīngshānmièméicāngjiāng

shǎoliúdēnghuǒjiùkōngchuánggèngtīngtāowéi

zuóxuěchángān宿liúháihán

shuíyúndāngchūn便biànyánnuǎnshíjiǔyīnmànmàn

翻译
愁云和狂风相互追赶,青山消失在苍茫的江面。
稍微停留,独对空床,只有灯火陪伴,又听见波涛环绕着野外房屋。
回想昨日,踏着雪走过繁华的长安,夜晚住宿在木瘤般的简陋住所,依然寒冷刺骨。
谁说春天必然温暖美丽,实际上十天里有九天八天都是阴冷漫长。
注释
愁云:象征忧郁的心情或不祥的预兆。
怒风:形容风力猛烈。
青山:青翠的山峰。
沧江:深青色的江水。
灯火:夜晚照明的火光。
空床:无人使用的床铺。
波涛:江水或海浪的翻滚。
野屋:乡村或野外的房屋。
踏雪:在雪地上行走。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指代繁华之地。
木瘤:形容简陋的住所。
苦寒:非常寒冷。
妍暖:明媚温暖。
阴漫漫:阴冷而漫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萧瑟景象,充满了沉郁和忧思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将自己的心境融入其中。

"愁云怒风相追逐,青山灭没沧江覆" 这两句描述了秋季的天气多变,乌云密布,狂风骤起,连绵的青山似乎也被这股力量所吞没,而远处的沧江亦被浓重的云雾所笼罩。这样的景象自然而然地引发了诗人内心的忧愁。

"少留灯火就空床, 更听波涛围野屋" 这两句则转向夜晚的寂静与孤独。在这宁静中,只剩下微弱的灯光照亮空旷的床榻,外面的波涛声更增添了一份深夜的凄清。诗人似乎在强调自己的孤独和心中的不安。

"忆昨踏雪度长安,夜宿木瘤还苦寒" 这两句回忆起了过去某个冬天的经历,在那个寒冷的季节里,诗人曾经穿越过长安的积雪,并在夜晚找到了一处简陋的庇护——木瘤。这样的记忆让人不禁感受到那份刻骨的寒冷和孤独。

"谁云当春便妍暖,十日九八阴漫漫" 最后两句则对常人的观点进行了反驳。在许多人看来,春天总应是温暖美好的季节,但诗人却感受到了连绵的阴霾,似乎连续的阴天让人难以感受到春日的温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秋夜中所体验到的孤独、忧愁以及对于常规美好季节观点的反思。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阜陵复土诣重华奉慰遇雪不胜哀怆

龙胡九锸闭玄扉,虎落千年护翠微。

永阜凄凉成永夜,重华萧瑟见重闱。

云迷八表俱愁思,雪满千山尽素衣。

更踏深泥南内去,紫宸殿下进名归。

(0)

张澧州挽诗·其一

持橐中朝贵,餐毡异域留。

人皆敬先德,我已识君侯。

气节传三世,才猷著两州。

承家五男子,身后更何求。

(0)

老人命赋家庭双头牡丹

只与酴醾话独醒,不随桃李竞时名。

人怜国色无花对,天与风流并蒂生。

两两鹤红思并翥,双双鹿紫待齐鸣。

冲天食野方多庆,尽是仙翁手种成。

(0)

次韵张部门湖上二首·其二

诗兴春来似水翻,更添孤艇入云间。

中心白阁苏堤路,两岸南屏西竺山。

一日晴明输子往,半年风雨被渠悭。

攲眠窈窕冲融里,月白烟青未忍还。

(0)

用韵寿郑子仁二首·其二

殿阁风来六荚新,勾芒犹是管馀春。

明朝斗外星初转,今日樽前夏未真。

九十日都成此会,八千年更属何人。

并将骀荡清和德,钟作崧高骏极神。

(0)

酬答复州叶教授·其三

陆子泉头春水生,一瓯新乳雪花明。

唤回明照山前梦,起对庭花忽自惊。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