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久成癖,晦明观吐吞。
苦寒知月味,衔恨敛霜魂。
衾影曾何愧,荆凡定孰存?
恶声闻最熟,不必蹴刘琨。
夜起久成癖,晦明观吐吞。
苦寒知月味,衔恨敛霜魂。
衾影曾何愧,荆凡定孰存?
恶声闻最熟,不必蹴刘琨。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十一月十八夜》。诗中,诗人以夜晚起身为引子,描述了自己在暗夜中观察月亮升起和落下("晦明观吐吞"),感受到寒冷中月光的清冷,仿佛能品味到月色的滋味。诗人怀揣着愁绪,如同霜魂一般收敛,表达了内心的苦闷与哀愁。
接着,诗人反思自己的行为,问心无愧于衾影,暗示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内心坦荡。他进一步思考,曾经的朋友荆凡是否还在人世,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最后,诗人提到厌恶的声音听惯了,已经不再感到新鲜,甚至不需效仿刘琨那样的奋起抗敌,流露出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深沉而内敛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人生际遇的哲思。
珠宫孕魄。趁怒潮乍归,玉堕沙碛。
蜒雨腥风,瓜艇破帆如织。
流涎不数江瑶柱,笑厨娘、纤手难擘。
筱筐鱼市,霜锋奏响,乳膏香溢。旧曾听、吴儿叹息。
道便解烹鲜,还住江北。蚬白蚶红,偏占早春芳席。
扬州路杳秋蔬冷,几思量、腻脂琼液。
暗留文壳,燕支戏和,镜台狼藉。
巨鳌驾山不肯前,长驱断折神龙鞭。
一朝鳌伏山陷地,独余高背撑青天。
当年命名叹奇绝,今我一见形宛然。
析城之峰难悉数,斯游颇诩窥其全。
如兹诡谲真罕觏,屈第一指何惭焉。
日暮疲驴绕山脚,不登绝顶嗟无缘。
三山戴首竟何处,此景在目非虚悬。
欲行不行重回首,斜阳倒射苍苍烟。
开到荼蘼,苔荒藓老,纹纱嫌薄。
怎禁疏雨,闲了秋千绒索。
只垂杨、渐浓绿云,重阴遮断红楼角。
想镜台妆罢,冷凝花影,罗衣微觉。帘幕。人如昨。
但玉冻钗茸,粉销梳掠。锦筝弹怨,又恨秦丝声弱。
待拈针、添绣文鸳,晚风料峭低素萼。
向薰炉、消受春寒,孤负湔裙约。
初过清明,才逾上巳,群贤高会南园。
花岩接槛,洞口泻红泉。
移得竹厨竹里,雕栏曲、杂坐金钿。
擎觞至,红儿娇小,犹弄剪刀钱。
楼前争作伎,枰楸壶竹,游咏依然。
看玉钗纷絓,芗泽微传。
醉煞兰亭旧侣,华灯外、新月纤纤。
当筵赋,园如金谷,人似永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