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向峰头数劫灰,河清海竭两徘徊。
新亭泪尽江山在,故国歌残禾黍哀。
落落燕泥秋社没,亭亭雁字西风催。
渊明不解长林意,烂醉东篱任菊开。
谁向峰头数劫灰,河清海竭两徘徊。
新亭泪尽江山在,故国歌残禾黍哀。
落落燕泥秋社没,亭亭雁字西风催。
渊明不解长林意,烂醉东篱任菊开。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深沉的情感。首联“谁向峰头数劫灰,河清海竭两徘徊”以“劫灰”和“河清海竭”象征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变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颔联“新亭泪尽江山在,故国歌残禾黍哀”中,“新亭泪尽”借用了典故,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而“江山在”与“禾黍哀”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宁静,又暗示了人事的悲凉。
颈联“落落燕泥秋社没,亭亭雁字西风催”通过燕子和大雁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燕子的离去和雁字的排列,都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尾联“渊明不解长林意,烂醉东篱任菊开”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无奈的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编篱簇树,篆径通花,阴阴但觉新凉。
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
暮蝉几回咽处,挂残声、都在垂杨。
如此境,问如何不住,负了鸥乡。
却忆鸥边雨过,载茶炉酒具,小小沙棠。
略似浮家,烟景半入苍茫。
谁教画师写出,写斜波、还写斜阳。
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
四围环绕天如瓮,红霞织锦花无缝。
船从何处刺花间,世间哪有秦人洞。
秦人避乱晋谈元,与楚好鬼相牵连。
陶公假托出世想,毛女附会升天缘。
兹来亦是桃花渡,桃花未开杏花暮。
杏花也复可怜人,何必桃花问前度。
渔弟渔兄不知数,满前指点安得误。
峰回谷转水琮潺,到眼濛濛隔烟雾。
倦游人自不寻源,琴弹归去来兮赋。
三十五天悬道书,何人敢犯龙威怒。
藉口重来津已迷,阮刘惆怅天台路。
东风遮住洞中春,岁岁桃花笑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