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谁向峰头数劫灰,河清海竭两徘徊。

新亭泪尽江山在,故国歌残禾黍哀。

落落燕泥秋社没,亭亭雁字西风催。

渊明不解长林意,烂醉东篱任菊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深沉的情感。首联“谁向峰头数劫灰,河清海竭两徘徊”以“劫灰”和“河清海竭”象征历史的沧桑与自然的变迁,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颔联“新亭泪尽江山在,故国歌残禾黍哀”中,“新亭泪尽”借用了典故,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之情,而“江山在”与“禾黍哀”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宁静,又暗示了人事的悲凉。

颈联“落落燕泥秋社没,亭亭雁字西风催”通过燕子和大雁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燕子的离去和雁字的排列,都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光的流逝。尾联“渊明不解长林意,烂醉东篱任菊开”引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无奈的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理想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声声慢

编篱簇树,篆径通花,阴阴但觉新凉。

受得风多,况又水净荷香。

暮蝉几回咽处,挂残声、都在垂杨。

如此境,问如何不住,负了鸥乡。

却忆鸥边雨过,载茶炉酒具,小小沙棠。

略似浮家,烟景半入苍茫。

谁教画师写出,写斜波、还写斜阳。

亭一角,映莓苔,犹自未荒。

(0)

登岱

岩岩岱岳高无极,攀陟遥登最上头。

路转天门青霭合,峰回日观白云浮。

振衣巀嵲凌千仞,骋目苍茫辨九州。

欲与臣邻崇实政,金泥玉检不须留。

(0)

咏秋海棠·其一

薄罗初试怯风凄,小样红妆著雨低。

一段妖娆描不就,非关子美不能诗。

(0)

春日内苑赐宴诗并序

春深内苑里,珍席宴群臣。

蝶向双檐舞,花飞复阁新。

和羹期上佐,调鼎协洪钧。

萧鼓欢无极,芳年醉此辰。

(0)

游武陵溪书桃花源记后

四围环绕天如瓮,红霞织锦花无缝。

船从何处刺花间,世间哪有秦人洞。

秦人避乱晋谈元,与楚好鬼相牵连。

陶公假托出世想,毛女附会升天缘。

兹来亦是桃花渡,桃花未开杏花暮。

杏花也复可怜人,何必桃花问前度。

渔弟渔兄不知数,满前指点安得误。

峰回谷转水琮潺,到眼濛濛隔烟雾。

倦游人自不寻源,琴弹归去来兮赋。

三十五天悬道书,何人敢犯龙威怒。

藉口重来津已迷,阮刘惆怅天台路。

东风遮住洞中春,岁岁桃花笑煞人。

(0)

来鹤亭

客游真馆日,鹤来玄圃时。

援笔二大字,欣然千载期。

长鸣松月照,屡舞竹风吹。

天路何寥廓,吾与尔同之。

(0)
诗词分类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诗人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