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问枯椿,何时汝发华。
枯椿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石人呵呵笑,枯椿吐异葩。
红霞辉玉象,白玉碾金沙。
借问通玄士,何人不到家。
石人问枯椿,何时汝发华。
枯椿怒石人,何得口吧吧。
石人呵呵笑,枯椿吐异葩。
红霞辉玉象,白玉碾金沙。
借问通玄士,何人不到家。
这首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石人与枯椿之间的问答充满了哲理意味,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智慧。石人询问枯椿何时能开花,而枯椿则愤怒地反问石人为何开口说话,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探讨,既幽默又深沉。
接着,石人以呵呵一笑回应,枯椿竟然吐出了奇异的花朵,这一转变不仅令人惊喜,也寓意着生命的奇迹和可能性。红霞辉映着玉象般的花朵,白玉碾磨出金沙般的美丽,色彩斑斓,形象生动,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和谐。
最后,诗人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借问通玄士,何人不到家。”这里的“通玄士”指的是通晓宇宙奥秘的人,而“不到家”则可能意味着未能领悟生命真谛或未能达到心灵的归宿。这句诗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追求与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对话,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象与哲学思考,展现了宋代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宇宙间关系的深刻洞察。
少年时节,见皇州灯火,衣冠朝市。
天汉桥边瞻凤辇,帘幕千家垂地。
人似神仙,身游佛国,谪堕红尘里。
如今憔悴,渐无往岁欢味。
此夜帝里喧传,太平祥瑞,有街头人醉。
更值端门新又起,楼阙千兵严卫。
朝野多欢,边庭初静,歌舞方腾沸。
良宵好景,异时多少遗事。
颓玉成山,倾江作酒,醉来莫问升沈。
少年狂怪,应笑老婆心。
也会东涂西抹,行穿过、柳陌花阴。
诚何用,腰龟左顾,犹待铸黄金。
如今。
回首处,青楼缥缈,朱箔重深。
叹江海飘零,离恨难禁。
好在铜梁玉垒,将车骑、他日重临。
归来看,文君未老,相对抚鸣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