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残悔不早脩真,蓝缕何须更逐贫。
诸恶能通三世业,瓣香要做再来身。
先民至死思存汉,谄子偷生作美新。
俯仰两间无愧怍,有辞可以白先人。
衰残悔不早脩真,蓝缕何须更逐贫。
诸恶能通三世业,瓣香要做再来身。
先民至死思存汉,谄子偷生作美新。
俯仰两间无愧怍,有辞可以白先人。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刘克庄所作,属于和诗体裁,其内容与意境颇为深远。开篇“衰残悔不早脩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未能修持真理而感到后悔之情。接下来的“蓝缕何须更逐贫”则是在反思生活中追求物质财富的无谓,认为即便是微薄的收获也不必过分追求。
诗中的“诸恶能通三世业,瓣香要做再来身”透露出一种宿命论或佛教因果观念,意味着一切罪恶都将影响到未来,而美好的行为(如同瓣香)则可望在下一生中得到体现。
“先民至死思存汉”显示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之德的向往,他们即便到了生命尽头也依旧思考着如何保留汉族文化和传统。而“谄子偷生作美新”则批评那些阿谀奉承、苟且偷生的世人,试图通过表面的美好掩盖其内在的不堪。
最后,“俯仰两间无愧怍,有辞可以白先人”表达了诗人在自我反省中找到了心灵的平静,无论是向上(俯)或向下(仰)看去,都不再感到羞愧和悔恨。同时,诗人认为自己有着足以让先人宽慰的言辞。
整首诗在深刻地反思个人生命、历史传承与道德修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自身行为和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
石藓河梁女萝碧,生小深闺苦离别。
柳丝摇曳不可攀,忽忽行期又今夕。
中堂夜饮杯何迟,裙屐少年各赠诗。
一诗一叠更一转,更转更阑人不管。
送郎郎醉不得醒,唤郎郎睡不肯应。
笼灯舟子促郎发,背立窗下鸡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