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兴十六首·其二》
《古兴十六首·其二》全文
宋 / 沈辽   形式: 古风

春草日已枯,山中少人迹。

草间秋蛩鸣,遥知岁寒逼。

人生何可恃,金丹须努力。

流景终不回,永叹尚何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林的寂寥景象,通过自然界的变迁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慨。首句“春草日已枯”点明季节转换,由生机勃勃的春天转向萧瑟的秋天,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接着“山中少人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孤独,仿佛在说人世间的喧嚣与热闹也随着季节的更迭而逐渐消散。

“草间秋蛩鸣,遥知岁寒逼”两句,以秋虫的鸣叫象征着岁月的紧迫,提醒人们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秋虫的哀鸣,既是自然界的声音,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表达了对时光匆匆、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

“人生何可恃,金丹须努力”则直接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在自然规律面前,人类的努力显得渺小,但诗人并未因此放弃,而是鼓励人们要像炼制金丹一样,不懈地追求精神的提升和内心的完善,寻求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寄托。

最后,“流景终不回,永叹尚何益”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生命的有限性。诗人感叹时光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即使发出长久的叹息,也无法改变现实。这种无奈与悲凉的情感,深刻揭示了生命哲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找价值和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时间、生命、自我超越等主题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深度。

作者介绍
沈辽

沈辽
朝代:宋

沈辽(1032—1085),字睿达,宋钱塘(今余杭)人。沈遘的弟弟,《梦溪笔谈》作者沈括的同族兄弟。自幼嗜读《左传》、《汉书》,曾巩、苏轼、黄庭坚常与之唱和,王安石、曾布皆习其笔法。本无意于功名,王安石曾有“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之称。后由三司使吴充举荐,负责监内藏库。
猜你喜欢

题赵松雪画四首

江上晴天锦绣纹,丹崖红树思纷纭。
毫端染得秋无际,犹是苍梧几片云。

(0)

寄马民立在越上并简孟季成

半生书剑各飘零,千里相思望窅冥。
春水鸥边吴树绿,夕阳马上越山青。
依刘已是同王粲,适度何由似管宁。
故旧见君还问我,钓船只说寄烟汀。

(0)

看帆二首

一日几番云作阵,百年都若蚁旋堆。
南金逐翠登燕埒,北罽随貂到楚台。
采药已将童女去,浣纱曾送美人来。
名奔利役何休歇,日落长天数去回。

(0)

午日访沈元圭席上次黄舜臣韵

一帘葵锦烂晴霞,五色丝虹映臂纱。
玄药自消头上雪,绛榴谁插鬓边花。
茶烹石鼎从施禁,诗写蛮笺学破邪。
不是西山黄石叟,难逢东老地仙家。

(0)

南城祚真精舍寓宿呈熙哲二公

尘世竟忘情,还来访惠明。
一灯悬夜榻,万竹起秋声。
虎啸风连屋,乌啼月满城。
坐忘浑不寐,相对话无生。

(0)

落花(七首)

一自相从十八姨,春山游遍故枝移。
扑帘时助娇娥绣,点砚常窥骚客诗。
国色尚存衣带引,清香不改月明知。
蝶来北苑蜂南去,谁向楼头话别离。
¤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周锡渭 许圉师 陆诜 冯澥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