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世好似朱陈,击壤三朝祝颂新。
高卧啸从苏岭客,太平耕是鹿门人。
閒来日月惟藜杖,醉后烟霞一葛巾。
綵服更看娱白发,洛园睢社碧江春。
两家世好似朱陈,击壤三朝祝颂新。
高卧啸从苏岭客,太平耕是鹿门人。
閒来日月惟藜杖,醉后烟霞一葛巾。
綵服更看娱白发,洛园睢社碧江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生活画卷,通过“两家世好似朱陈”开篇,巧妙地将两个家庭比作古代的朱陈村,象征着和谐与美满。接着,“击壤三朝祝颂新”描绘了在三个节日里,人们欢聚一堂,祝福与颂歌不断的情景,展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家族间的深厚情感。
“高卧啸从苏岭客,太平耕是鹿门人”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对苏轼的仰慕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向往隐逸生活的心境。苏岭客和鹿门人分别指苏轼及其隐居之地鹿门山,这里既是对苏轼的致敬,也是诗人内心追求自由、远离尘嚣生活的写照。
“閒来日月惟藜杖,醉后烟霞一葛巾”描绘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手持藜杖,漫步于自然之中,醉酒之后,头戴葛巾,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悠闲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最后,“綵服更看娱白发,洛园睢社碧江春”表达了对苏亲家叔郊六十一年华初度的祝福,希望他能如同洛园、睢社的春色一般,年华虽老,但内心依然充满活力与喜悦。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友情、亲情的珍视,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和生活情趣。
尖风中宵来,势力两具足。
寒威侵人肌,素色绚我目。
高观银河迷,远望翠岭没。
春彫千梅花,夜照万蜡烛。
乔松低疏枝,老柏露瘦骨。
庭空堆飞盐,院冷折大竹。
茶空新条严,酒罄宿债促。
吟哦娱吾心,富贵匪我欲。
长愁难消除,短恨易屏逐。
来牟盈三川,集霰遍四渎。
端居叨藩维,稔岁念夏屋。
兹逢群公贤,饱我百姓腹。
吁嗟天潢分,羽葆坐衮服。
焉能酬皇仁,北望但颂祝。
如冈还如陵,万祀纳景福。
茫茫元会间,造化竟谁尸。
昏旦既不爽,寒暑无或移。
至诚本无息,庶类自蕃滋。
日月相代明,阴阳岂参差。
岳山坯厥气,江河分厥支。
雷霆布厥威,风雨行厥时。
圣人今在上,天心与相宜。
八万六千岁,悠悠无尽期。
三花珠树春云香,琼楼十二凝寒光。
灵童双吹白玉管,鹤背稳驾朝虚皇。
虚皇身著云锦裳,手持北斗斟天浆。
素娥两两鼓瑶瑟,綵軿绕绕飞鸾凰。
历览须臾遍八荒,回首更欲攀扶桑。
阆风玄圃隔尘世,海波万里空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