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居南安十日书寄伯严·其二》
《居南安十日书寄伯严·其二》全文
清 / 俞明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词人例作伤时语,真感何因入肺肠。

物论齐无书万卷,国身通有泪千行。

羡君遗世换诗骨,笑我倾愁挥夕阳。

琢句未除文字障,不知文字已沧桑。

(0)
鉴赏

这首诗《居南安十日书寄伯严(其二)》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俞明震所作。诗中蕴含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时事的敏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首联“词人例作伤时语,真感何因入肺肠。”开篇即点明诗人作为词人的身份,通常会以哀伤之语反映时代,而这种真实的感受为何能深入内心,触动肺腑?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情感体验的深刻思考。

颔联“物论齐无书万卷,国身通有泪千行。”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理解。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似乎找不到解决之道;而在国家与个人的命运面前,诗人却能流下千行泪水,显示出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颈联“羡君遗世换诗骨,笑我倾愁挥夕阳。”转而表达对友人的羡慕与自嘲。羡慕他人能够超脱世俗,以诗歌寄托心灵,而自己则只能将愁绪挥洒于夕阳之下。这一对比,既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状态的向往,也流露出对自己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感慨。

尾联“琢句未除文字障,不知文字已沧桑。”最后两句揭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尽管努力雕琢诗句,试图突破文字的束缚,却发现文字本身已经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这不仅是对个人创作困境的反思,也是对整个文化变迁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以及自我创作的多重探索与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俞明震

俞明震
朝代:清

俞明震(1860~1918),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
猜你喜欢

山园小梅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诗·其七

精神淡伫霜犹薄,肤貌参差雪未温。

试向南枝看春色,夜来才着两三分。

(0)

秋蕊香

髻稳冠宜翡翠。压鬓彩丝金蕊。远山碧浅蘸秋水。

香暖榴裙衬地。亭亭二八馀年纪。恼春意。

玉云凝重步尘细。独立花阴宝砌。

(0)

和不祷

艰难险阻谩曾经,有惠终输有福人。

邈尔大钧休致问,澹然方寸自能神。

早知造物难侥倖,何似虚怀任屈伸。

但看四时周复始,几曾雪后不回春。

(0)

和新市杂咏·其六

婥约精神解语花,娥娥不受点云遮。

相看醉后还能醒,驱遣睡魔那用茶。

(0)

过临平

市井萧条景物非,居人犹号永和堤。

春山十里斜阳树,漠漠残红杜宇啼。

(0)

题翠蛟亭

百丈寒蛟下翠庭,幽人相对觉风生。

阑干小倚飞觞处,一曲松风乱雨声。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