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沛县歌风台》
《沛县歌风台》全文
明 / 唐之淳   形式: 古风

河流西来复东注,我方乘舟北河去。

长涂短服春已深,小邑孤城日将暮。

河傍穹碑倚春树,停桡一读知其故。

不见高台号大风,空馀草屋连荒戍。

当时汉祖居沛中,时有云气随飞龙。

道间未斩白帝子,圯下已逢黄石公。

子婴首落重瞳手,百二山河夘金有。

阴陵失路岂人为,鸿门不死真天授。

残忍者灭仁义王,威加四海归故乡。

箨冠巍峨筑声壮,日月照耀旌旗杨。

身中衮裳朱衣绣,酒酣歌舞争为寿。

父老人人被宠恩,租庸世世蒙蠲宥。

云胡伯心犹未忘,意气激烈非虞唐。

不歌艰难创王业,却思壮士守边疆。

台前风烟起天末,台下寒流动毛发。

黄昏不敢问前途,驻目更看芒砀月。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沛县歌风台》描绘了河流的流淌与历史的沧桑,以沛县歌风台为背景,展现了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忆和感慨。诗的开篇以河流比喻历史的轮回,诗人乘舟北上,暗示着对先贤的追寻。接着,诗人描述了春天深处的小城孤城,日暮时分的凄凉景象,烘托出歌风台的孤独与历史沉淀。

诗人行至歌风台,看到碑倚春树,不禁停下船桨,阅读碑文,追忆起汉祖刘邦在此地的传奇经历,如云气随飞龙、圯下遇黄石公等典故。诗人借这些故事表达了对刘邦开创基业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兴衰更替。

随后,诗人提到秦王子婴的灭亡,刘邦的仁义与天授,以及他建立大汉帝国后的荣耀。然而,诗中也隐含着对残酷与仁义之间的权衡,以及刘邦归乡后的奢华生活。尽管如此,沛县人民依然享受着他的恩泽。

最后,诗人的情感转向激昂,批评那些忘记艰难创业的人,而怀念那些坚守边疆的壮士。在歌风台前,诗人面对风烟四起,心中涌动着对未来的忧虑,只能在月光下驻足凝望,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思考。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生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作者介绍

唐之淳
朝代:明

(1350—1401)明浙江山阴人,名愚士,以字行。唐肃子。建文二年,以方孝孺荐,为翰林侍读,与孝孺俱领修书事。旋卒。有《唐愚士诗》。
猜你喜欢

宜沟晓发覆车

旋辕一蹶夜模糊,覆辙徒劳戒仆夫。

自恃神全能不死,莫誇马老尽知途。

回车陇坂空怀古,折臂公卿那到吾。

记得家山携蜡屐,醉归从未倩人扶。

(0)

乙巳八月出都感事·其四

百年优孟旧衣冠,合作登场傀儡看。

过眼荣枯皆嚼蜡,切身经济是加餐。

游随极浦双鸥远,梦倚归装一剑寒。

只恐桑乾桥下水,笑人来去总无端。

(0)

过先稳端公旧第

往事平津地望尊,只今车库亦无存。

疲驴破帽长安道,谁识乌衣旧子孙。

(0)

寄人·其四

君家近蓬岛,菖蒲花紫茸。

与君约游仙,相期海上峰。

(0)

齐天乐.三至滕王阁叠前韵

江帆屡载轻蓑到,船头互衔船尾。

万舶成喧,孤踪向寂,仍觅栏杆来倚。晴暾乍起。

见几个箯舆,一行珠翠。

知是谁家,自惭相遇判荣悴。

前年波暗浪浊,客心惊绝处,今又清水。

鹭点平沙,人团峭堞,才领些些春意。红丝砚洗。

傍三寸苔皮,半枝花泪。可许留题,旧游词句里。

(0)

澡浴池戏题口号

圣水谁将澡浴名,不知智慧几人生。

日来劫火名山遍,安得灵泉一洗清。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