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追和渊明贫士诗七首·其五》
《追和渊明贫士诗七首·其五》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古风

静对松竹枝,一尘无相干。

饮酒不至醉,读书匪求官。

畦瘠多种菊,采采亦可餐。

衣冠背时样,笔砚同岁寒。

但求圣贤心,肯效儿女颜。

纷纷往来者,笑我柴门关。

(0)
注释
松竹:象征高洁。
一尘:一点尘世杂念。
至醉:喝到醉。
匪:不是。
畦瘠:贫瘠的土地。
餐:充饥。
衣冠:服饰。
岁寒:历经寒冬。
圣贤心:高尚的志向。
儿女颜:世俗的面貌。
柴门:简陋的门。
关:关闭。
翻译
静静地面对着松竹枝叶,心中一片清静,与尘世无关。
饮酒不过是为了陶醉,而不是追求官位。
在贫瘠的土地上种满了菊花,摘来也能充饥。
穿着简朴的衣服,不赶时髦,就像笔墨纸砚一样经得起岁月的考验。
只求有圣贤的志向,不愿像世俗之人那样矫饰。
对于那些纷至沓来的俗人,我只笑而不语,紧闭柴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生活状态。开篇"静对松竹枝,一尘无相干"表明了诗人对自然界的亲近感受,以及他与世间万物保持一份淡然的态度。接下来的"饮酒不至醉,读书匪求官"则是他个人生活和精神追求的一种写照,不为功名利禄所动,自得其乐。

诗中的"畦瘠多种菊,采采亦可餐"显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利用,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简朴而不失自足的生活理念。"衣冠背时样,笔砚同岁寒"则是在说,他虽然与世俗的装扮、官职无关,却也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但求圣贤心,肯效儿女颜"表达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向往,以及希望像儿女般纯真无邪。最后一句"纷纷往来者,笑我柴门关"则是在反映外界的人们可能会对诗人的选择感到不解甚至嘲笑,但他自有其乐,不为所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理想境界。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小诗送孟坚北归

汝到家中暂喜欢,倚门慈母问平安。

举头便见天边月,莫作千山万水看。

(0)

春日馆中即事五首·其五

熙熙人物爇金炉,歌舞升平六闰馀。

辇路雪晴云五色,史臣得记汗青书。

(0)

王立之园亭七咏·其七永日亭

静坐寂无事,一日似两日。

闻之东坡公,此语妙无匹。

晨漱夕曲肱,百年过如掷。

投身声利场,更觉居诸疾。

而君定何人,能使羲轮轶。

虽无挥日戈,自得鲁阳术。

但见弦望移,了不记甲乙。

优游聊卒岁,何必日鼓瑟。

(0)

嵩山二十四咏·其三浮邱峰

谁知方丈与瀛洲,尘世纷纷漫白头。

不到嵩山最高处,世人容易揖浮邱。

(0)

秋半

晚吹生丛竹,凄凉又半秋。

年华惊倏忽,人事觉淹留。

林噪残蝉急,山光暮雨收。

登临将眺望,烟雾闭层楼。

(0)

奉酬杨圣咨

霜林不障北山青,淮北江南一画屏。

草舍久无年少梦,故人犹记咏归亭。

当时皖皖同朝露,不计星星向暮龄。

千里相望一驩笑,北风浩浩水泠泠。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