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
溪畔印沙多鹤迹,槛前题竹有僧名。
问人远岫千重意,对客闲云一片情。
早晚尘埃得休去,且将书剑事先生。
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
溪畔印沙多鹤迹,槛前题竹有僧名。
问人远岫千重意,对客闲云一片情。
早晚尘埃得休去,且将书剑事先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林隐居生活,充满了对自然之美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开篇“咬咬嘎嘎水禽声”让人联想到清晨或傍晚时分,水边鸟儿的鸣叫声,它们似乎在述说着大自然的诗篇。“露洗松阴满院清”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描绘,露珠洗净了周遭,松影婆娑,院落间弥漫着清新之气。
“溪畔印沙多鹤迹”展现了隐居者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溪水旁边沙地上留下了许多鹤的脚印,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透露出诗人与这些自由自在的野生动物之间的一种精神契合。“槛前题竹有僧名”则暗示这片竹林可能是一个修行者常来之地,甚至可能与诗人有所交集。
“问人远岫千重意”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山岭的无限向往和深情。每一座山岭都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和故事,诗人通过询问这些自然之物,实际上是在追寻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对客闲云一片情”则是对来访者的款待,每一朵浮动的云彩都是诗人温馨的情感寄托。
“早晚尘埃得休去”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放弃,愿意让自己的心灵从尘世的烦扰中解脱出来。而“且将书剑事先生”则是对学问与修养的追求,用书籍和剑来比喻知识与智慧的磨练,以及对于师承之道的尊崇。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热爱,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宁静。
秦人土木楚人火,化作飞尘向空堕。
汉武不惜柏梁灾,更起建章连馺娑。
熨斗潜移废赤符,渐台一炬无青琐。
长乐牛饮面首开,华清象舞腰支亸。
从来奢丽极荒淫,必以兵戈荡堆垛。
秦王倒海鞭山才,一宫未成三户夥。
金银珠玉锢骊山,焚林又被牧童祸。
生不得居璇宫,死不得葬蓬颗。
昔时可建百丈旗,今日惟见酒帜飘飖柳阴坐。
昔时可宴千人帐,今日惟见绣壤平铺麦浪妥。
颇讶夷陵报劫灰,但余德水流澹沱。
行人休抱牧之哀,大风乍起扬堀堁。
马塍花发春濛濛,马塍花落啼小红。
花开花落春已暮,蛮鸠义燕骄东风。
白石先生墓草死,年年寒食乌衔纸。
玉友金蕉唤不醒,玉人金缕歌谁倚。
只今水调按红牙,杜宇声声诉落花。
纵使雪麋能护惜,不知香梦入谁家。
暗泉涓涓流古洞,洞口飞云白如瓮。
我往之日云相迎,今我来思云亦送。
云非昨日云,客是去年客。
客归云不归,飞来飞去荡无迹。
客休笑云云笑人,云即是客客亦云。
百年三万六千日,问客年来年去羌何因。
去年看云云满衣,今年云冻云不飞。
千山万水岁聿莫,夕鹃啼罢朝乌啼。
山亦为云遮,水亦为云渡。
思公子兮云外路,可惜同来不同去。
指此空林片石中,与君旧坐看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