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堂荔子无名字,自我呼为七夕红。
记得去冬初到日,家人指树语衰翁。
宅堂荔子无名字,自我呼为七夕红。
记得去冬初到日,家人指树语衰翁。
这首诗以“荔支七绝·七夕红”为题,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诗中描绘了对一种名为“七夕红”的荔枝的赞美之情。
首句“宅堂荔子无名字”,诗人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巧妙地引入了主题,暗示这种荔枝在市面上或许并不广为人知,甚至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名字。接着,“自我呼为七夕红”,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荔枝的独特命名,赋予其浪漫而富有诗意的称号,体现了他对这种荔枝的喜爱与珍视。
“记得去冬初到日,家人指树语衰翁。”这两句通过回忆去年冬天初次见到这棵荔枝树的情景,展现了家庭成员间温馨的互动。家人指着树告诉年老的诗人,这是他们发现并命名的特别品种,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也凸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不仅赞美了“七夕红”荔枝的美丽与独特,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家庭温暖的怀念。诗中蕴含的情感丰富,既有对新发现事物的惊喜,也有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展现出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东风飘乱花,鸣鸟声不谐。
弱妻方倚窗,为儿制袜鞋。
停针忽低叹,凝坐如有怀。
自言数日来,终觉心绪乖。
百绪无一欢,中已伤于哀。
欲知哀浅深,妾骨同秋柴。
妾颜在镜中,镜色昏疑霾。
妾影在壁间,顾之生郎猜。
为问今何时,春去当不回。
但视春不回,妾已肝肠摧。
南风绝飞鸟,我马随风鸣。
惊沙敝亭堠,浩然千里行。
入门别妻孥,出门别友生。
徘徊复徘徊,一念千回萦。
晓望居庸塞,夜梦长安城。
长安一轮月,万古中天明。
我行指三五,三五阙复盈。
丈夫各有志,羞慕儿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