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窣如油绿,先摇似酒黄。
盈盈绘春色,往往罥烟光。
遥看近疑失,无端有若狂。
高楼谁望见,可复腻柔肠。
未窣如油绿,先摇似酒黄。
盈盈绘春色,往往罥烟光。
遥看近疑失,无端有若狂。
高楼谁望见,可复腻柔肠。
此诗描绘了柳色的多变与迷人之处。首句“未窣如油绿”,以“油绿”形容柳叶初生时的嫩绿,形象生动,仿佛能感受到那新绿的生机与活力。次句“先摇似酒黄”,则以“酒黄”比喻柳枝初展时的嫩黄色,与前句形成色彩上的对比,展现出柳色的层次感。
“盈盈绘春色,往往罥烟光。”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柳色的美丽,不仅描绘了柳树在春日里的勃勃生机,还通过“绘春色”和“罥烟光”的细节,展现了柳树在烟雾缭绕中的朦胧美,使画面更加生动、富有诗意。
“遥看近疑失,无端有若狂。”这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观者对柳色变化莫测的惊讶与喜爱之情。远处看时,柳色似乎难以辨认,而近处观赏时,又会让人感到惊喜与痴迷,仿佛被深深吸引,无法自拔。
最后,“高楼谁望见,可复腻柔肠。”这两句则从视觉转向情感,想象着在高楼上远眺的人,是否也会被这美丽的柳色所打动,引发内心的柔软与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柳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思绪,引人深思。
午山一回首,百里尘茫茫。
有客从北来,相逢歧路傍。
牵裾引之近,急问弟与娘。
客言贼如毛,揭竿万万行。
红旗蔽白日,刀戟相低昂。
前头载妇女,后头括金珰。
杀人但闻声,乌能审其详。
三问不吾对,涕泗沾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