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石窗山一老僧,白云为伴水为朋。
通宵只在洞中宿,月上青山便是灯。
踏石窗山一老僧,白云为伴水为朋。
通宵只在洞中宿,月上青山便是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僧在翠微山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超脱的氛围。
首句“踏石窗山一老僧”,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老僧的形象,他独自一人,穿越山石,来到这幽静的山中。这里的“踏石”和“窗山”不仅展现了山的险峻,也暗示了老僧修行的坚定与决心。
次句“白云为伴水为朋”,进一步描绘了老僧的生活环境。白云象征着自由与纯净,水则代表了流动与生命。老僧以白云为伴侣,以流水为朋友,形象地表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净化。
第三句“通宵只在洞中宿”,说明老僧夜宿山洞,不畏艰苦,与世隔绝,专心于内心的修行与探索。这一句体现了老僧对修行的执着与虔诚。
最后一句“月上青山便是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月光洒在青山之上,如同明灯一般照亮了老僧的内心世界。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老僧在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光明,也寓意着他通过修行达到了心灵的觉醒与升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老僧山中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者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
十年此地征尘染,谁与山川还旧观。
九华小样出君家,要续个中消息断。
此郎与山对立玉,几上重重见陵谷。
安知可备宫架悬,乐府待之八音足。
他山岂无石一拳,如琮断方璧断圆。
不如此峰真巧具,六窗七窍俱天然。
君今落帆锡山近,挈石寻泉丫无恨。
会须漱石更枕流,世事入门君勿听。
当暑独披襟,谁同梁甫吟。
山林劳客梦,帘幕断人音。
庭籁迎秋静,宫云傍晚阴。
赖传诗句好,偏慰未归心。
秋蘋一寸风,吹我邺王台。
台边委黄落,穗帷化飞埃。
平生三径步,屐齿粘苍苔。
羁栖望不到,蝇头写归来。
人间持板手,欲展何由开。
再拜丈人行,卷投当琼瑰。
丈人龙眠龙,挟策奔风雷。
毫端须臾寄,一挽正始回。
年来心法孤,骎骎古炉灰。
渊明不并世,此士谁为才。
紫鸾固超诣,白鸥竟何猜。
所期岂朝华,岁莫傥相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