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迁客二首·其二》
《送迁客二首·其二》全文
唐 / 于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流人何处去,万里向江州。

孤驿瘴烟重,行人巴草秋。

上帆南去远,送雁北看愁。

遍问炎方客,无人得白头。

(0)
注释
流人:被流放的人。
何处去:去哪里。
万里: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江州:古代地名,这里泛指远方的地区。
孤驿:孤独的驿站。
瘴烟: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之气,古人认为能致病。
行人:行走在路上的人,这里特指流放者。
巴草:泛指南方的草,巴为古国名,代指南方。
上帆:升起船帆,准备航行。
南去:向南方行进。
送雁:目送大雁飞向北方,雁常作为思乡的象征。
北看愁:向北眺望引发愁绪。
遍问:到处询问。
炎方:炎热的地方,这里指南方。
客:旅客,此指流落南方的人。
得白头:能够活到年老,头发变白,意指平安度过一生。
翻译
流放的人要到哪里去呢?路途遥远,直向万里之外的江州。
孤独的驿站笼罩在浓浓的瘴气中,路上的行人在秋日的巴草间踽踽独行。
扬起风帆向南方驶去,越来越远,望着北飞的大雁更添愁绪。
问遍了这炎热之地的所有旅客,却没有一个人能安然到老,头发不变白。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游子离愁、对远方亲友思念之情的诗。开篇"流人何处去,万里向江州",便已展现了诗人对远行者深切的关怀与不舍。"孤驿瘴烟重"描绘出边塞荒凉、烟尘滚滚的画面,通过环境之荒凉,反衬出行人心中的凄凉。而"行人巴草秋"则直接点明了季节和行人的孤独寂寞。"上帆南去远,送雁北看愁"中,上帆南行是对离别的无奈,而送雁北望则是对往事的留恋与不舍。

最后两句"遍问炎方客,无人得白头"更显出诗人对于那些未能圆满归来的游子深深的同情。"炎方客"指的是来自遥远南方的旅者,而"无人得白头"则意味着这些旅者大多数都未能平安返回,留下一份沉重的思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行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现实,即人们对于离别与流离失所的无奈与哀愁。

作者介绍
于鹄

于鹄
朝代:唐

于鹄,大历、贞元间诗人也。隐居汉阳,尝为诸府从事。其诗语言朴实生动,清新可人;题材方面多描写隐逸生活,宣扬禅心道风的作品。代表作有《巴女谣》、《江南曲》、《题邻居》、《塞上曲》、《悼孩子》、《长安游》、《惜花 》、《南溪书斋》、《题美人》等,其中以《巴女谣》和《江南曲》两首诗流传最广。 
猜你喜欢

至鹿洞庭湖书院

路转峰回处,苍松各不群。

一溪都见底,五老尚横云。

海外多奇字,山中只旧闻。

流芳桥上伫,水石本清芬。

(0)

江行

木落江已空,清辉澹鸥鹭。

不见系缆石,寒潮没瓜步。

帆移清枫林,人归白沙渡。

似有山猿啼,窈然潇湘暮。

(0)

西湖杂诗·其三

石罅苔花朱不枯,空岩乳水静舂揄。

枫林一叶吊霜艳,竹翠万梢矜雪腴。

(0)

四和香

小小春情先漏泄,爱绾同心结。

唤作莫愁愁不绝,须未是,愁时节。

才学避人帘半揭,也解秋波瞥。

篆缕难烧心字灭,且拜了,初三月。

(0)

答王大

楚州风雨夜徘徊,千里双淮极望开。

回首渔矶多避世,惊心乔木一登台。

二陵残黍西风急,十郡寒笳北吹哀。

君自冥冥修雁羽,苍茫海国独归来。

(0)

情诗其五

锦葵原自恋金蜂,谁供花颜奉神灵。

欲舞轻翼入殿里,偷向坛前伴卿卿。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蒋璨 陈经邦 薛昂夫 繁钦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