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变熊经解纳新,筐锄采尚步嶙峋。
寄言百药须精捡,多有蹲鸱溷茯神。
龙变熊经解纳新,筐锄采尚步嶙峋。
寄言百药须精捡,多有蹲鸱溷茯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和阗玉产地采药的仙人形象,充满了道家哲学与自然和谐的意象。
首句“龙变熊经解纳新”,以龙变熊的隐喻,象征着修炼与变化的过程,揭示了仙人通过修炼,能够超越常人,获得新的生命状态。这里的“龙”代表了原始的灵性与力量,“熊”则象征着大地的朴实与稳重,通过“变”与“解”的过程,达到了内外兼修的境界。“纳新”则暗示了吸收新的知识、能量或生命力,体现了不断进步与成长的理念。
次句“筐锄采尚步嶙峋”,描述了仙人在崎岖不平的山岭间,手持筐锄,辛勤地采集草药的情景。这里的“筐锄”是工具的象征,而“采尚步嶙峋”则强调了采集过程的艰难与坚持,同时也展现了仙人对自然之物的尊重与热爱。
后两句“寄言百药须精捡,多有蹲鸱溷茯神”,表达了对百草的精挑细选,以及对药物功效的深刻理解。这里“百药”泛指各种草药,强调了草药的多样性和重要性;“精捡”则体现了对药材品质的严格要求,只有精选上乘之品,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最后,“蹲鸱溷茯神”可能是指某些特定的草药,暗示了这些药物在治疗疾病时的独特作用,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界的敬畏与感恩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采药仙人的智慧与勤奋,也蕴含了对自然万物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寒姿数片奇突兀,曾作秋江秋水骨。
先生应是厌风云,著向江边塞龙窟。
我来池上倾酒尊,半酣书破青烟痕。
参差翠缕摆不落,笔头惊怪黏秋云。
我闻吴中项容水墨有高价,邀得将来倚松下。
铺却双缯直道难,掉首空归不成画。
池塘萧索掩空笼,玉树同嗟一土中。
莎径罢鸣唯泣露,松轩休舞但悲风。
丹台旧氅难重缉,紫府新书岂更通。
云减雾消无处问,只留华发与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