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扶杖看烟鬟,日落柴门夜不关。
岚荡茶园横半岭,云穿松径过前山。
花畦曲曲行三匝,竹径深深露一斑。
试打秋千更神往,已看明月落人间。
晚来扶杖看烟鬟,日落柴门夜不关。
岚荡茶园横半岭,云穿松径过前山。
花畦曲曲行三匝,竹径深深露一斑。
试打秋千更神往,已看明月落人间。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康有为在晚上的散步情景。他手持拐杖,欣赏着夕阳下如烟如鬟的山峦景色,柴门在暮色中悄然不闭。远处的茶园被岚气笼罩,横卧半山,松林间的云雾穿行而过,映照在前方的山峦上。诗人漫步在花丛小径中,曲折行走了三圈,又深入竹径,只见月光斑驳洒落。最后,他更是心生向往,想要尝试荡起秋千,仿佛能看到明亮的月亮已经缓缓落下,融入人间的夜色之中。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的文人雅趣,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康有为通过晚步月下的经历,寓情于景,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心境。
恨轻被、红尘缠著。往岁湖山,似曾留约。
梦里沧波,去帆摇曳向何托。
竹窗灯火,欢笑地,浑如昨。
畅好故园春,却孤我、听莺栏角。萧索。
恁苏堤柳色,犹倚翠腰新削。
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
奈别后、恻恻寒轻,怕征袂、和人飘泊。
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