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轻被、红尘缠著。往岁湖山,似曾留约。
梦里沧波,去帆摇曳向何托。
竹窗灯火,欢笑地,浑如昨。
畅好故园春,却孤我、听莺栏角。萧索。
恁苏堤柳色,犹倚翠腰新削。
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
奈别后、恻恻寒轻,怕征袂、和人飘泊。
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
恨轻被、红尘缠著。往岁湖山,似曾留约。
梦里沧波,去帆摇曳向何托。
竹窗灯火,欢笑地,浑如昨。
畅好故园春,却孤我、听莺栏角。萧索。
恁苏堤柳色,犹倚翠腰新削。
湔裙又近,有多少、画桡芳酌。
奈别后、恻恻寒轻,怕征袂、和人飘泊。
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
这首《长亭怨慢·戊戌二月寄拔可长兄杭州》是清代词人李慎溶的作品,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湖山之约的怀念以及对故园春色的向往,同时流露出离别后的孤独与担忧。词中以“恨轻被、红尘缠著”起笔,描绘了词人被世俗琐事牵绊,无法回到过去的湖山之约的遗憾。接着,“梦里沧波”一句,通过梦境暗示对过去的追忆,而“去帆摇曳向何托”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竹窗灯火,欢笑地,浑如昨”描绘了昔日与兄长共度的美好时光,如今只能在回忆中重温。接下来的“畅好故园春,却孤我、听莺栏角”表达了对家乡春天的眷恋,以及自己独处的孤寂。“萧索”一词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气氛,而“苏堤柳色”则寄托了对亲人的牵挂。
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了别后的情感,“湔裙又近”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但词人却因离别而无法一同欣赏美景。“怕征袂、和人飘泊”表达了对漂泊不定生活的担忧,结尾“漫细数归期,容易江莲香落”则以江边莲花凋零象征时间流逝和归期遥遥无期,整体上情感深沉,哀而不伤,充满了离愁别绪。
甚矣吾衰,七十载、光阴虚掷。
曾几度、春来秋去,曦轮已仄。
脉脉徒怀尘外想,悠悠终是人间客。
忆东涂、西抹少年时,嗟何及。鸡与鹜,从争食。
蚌与鹬,从夸力。但相看一笑,马牛风隔。
长庆诗筒馀昨梦,永和禊饮成陈迹。
叹曹刘、沉谢尽消亡,今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