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天仙子.和六禾腊月望夜微雨韵》
《天仙子.和六禾腊月望夜微雨韵》全文
清 / 杨玉衔   形式: 词  词牌: 天仙子

答答羞人娇面躲。妆促嫦娥吟烛堕。

团圆话别尽今年,脂粉涴。蓝桥锁。

罅透巫云神女唾。碎渗麴尘花絮过。

城远山深无倡和。纵教春意上梅梢,居僻左。

寒无那。半破蒲团朝壁坐。

(0)
鉴赏

这首《天仙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夜微雨中的静谧景象,融合了自然与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

首句“答答羞人娇面躲”,以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雨滴轻轻敲打地面的声音,仿佛是羞涩的少女在躲避着人们的目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冬夜微雨的轻柔与静谧。接着,“妆促嫦娥吟烛堕”一句,将月亮比作化妆的嫦娥,她因雨夜而吟唱,烛光随之坠落,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浪漫的氛围。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融入了神话传说的元素,增添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团圆话别尽今年,脂粉涴。”这一句通过“团圆”与“话别”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转、岁月更迭的主题。脂粉涴(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化,同时也可能象征着情感的变迁或生活的痕迹。

“蓝桥锁。罅透巫云神女唾。”蓝桥,古代传说中的一座桥梁,此处可能象征着某种神秘的连接或相遇的地点。巫云,指的是巫山云雨,这里用来形容神女的神秘与美丽。整句话描绘了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场景,暗示了某种超越现实的相遇或情感的交流。

“碎渗麴尘花絮过。”这一句通过“碎渗麴尘”描绘了雨滴渗透泥土,花瓣随风飘散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隐含了生命的短暂与轮回。

“城远山深无倡和。”这句话表达了远离尘嚣、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强调了与世隔绝的宁静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

“纵教春意上梅梢,居僻左。寒无那。”即使春天的气息已经悄悄爬上梅花枝头,但身处偏僻之地,寒冷依旧难以消散。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感以及对环境条件的无奈。

“半破蒲团朝壁坐。”最后,诗人选择在半破的蒲团上面对墙壁坐着,这一细节透露出其内心的平静与淡泊,以及对简单生活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天仙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它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也蕴含了对时间、生命、情感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深邃与丰富。

作者介绍

杨玉衔
朝代:清

1869-1943,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以号行,广东香山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官广西知府。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曾从朱祖谋学梦窗,后即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词坛。著有《抱香室词钞》、《梦窗词笺》等。晚年蛰居香港之青山,以著述自娱。
猜你喜欢

陈公藻觅筍仍许作包子

玉版禅师来应供,锦绷稚子敢分珍。
并包更藉桄榔屑,风味悬知定可人。

(0)

同舍弟游柴阳

柴阳高不极,旧是许仙家。
古观开山麓,悬崖吐杏花。
云飞笼晚树,鹤唳落残霞。
且共探玄理,从他日欲斜。

(0)

平水神祠歌

黄河如丝导昆崙,万里南下突禹门。
支流潜行天地底,派作八道如霆奔。
吾闻川真岳灵有真宰,况乃利泽开洪源。
龙神窟宅瞰平野,千古庙貌何雄尊。
深林含蓄雷雨润,冷殿似带波涛痕。
我来南州走尘坌,执热未濯忧思烦。
试斟百洌洗肝肺,一勺注腹清且燉。
悠然晞风坐东庑,倏见绘画如飞骞。
仙宫华裾乘朱轩,旗纛掩蔼蛟伏辕。
雷公电母踏烟雾,天吴海若驱鼍鼋。
何时借取霹雳手,倒挽银汉清干坤。
庙前老翁顾我语,孺子未易排天阍。
何为高论乃如此,一笑春风满面温。
是时三月游人繁,男女杂还箫鼓喧。
骞茭沈玉笑灵贶,割牲酾酒传巫言。
巫言恍惚庙扉盖,拜手上马山烟昏。

(0)

同刘叔泰放步湖边入灵芝寺坐依光良久叔泰诵

刘郎唤我出,胜处意所便。
清寒柳桃风,浓淡杉桧烟。
僧庐自生香,步绕古佛前。
依光偶不扃,坐数禽聊翩。
平林度清磬,遥堤簇归船。
湖山露真态,鸥点溶溶天。
形容几吟笔,刚道妆抹妍。
莫作西子看,正如姑身仙。
相知喜值予,微笑生清涟。

(0)

同潘孔时饮总宜园孔时出宝晋帖呼道人箫次日

六桥秋新宜醉吟,举杯共听岩鹤音。
危亭三面老竹也,宝晋数帖清人心。
凉蝉不敢喧夕曛,洞箫声绕山腰云。
摇摇归艇水纹裂,山紫天青河汉白。
想君独立对空阔,一鹭毛寒藕花月。

(0)

蒋实斋出示孟浩然画像因赋二绝

吟鞭遥指鹿门归,水色山光件件诗。
缩项鳊鱼元自好,当年应悔识王维。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