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不雨惧为霖,霪澍连宵果见今。
已虑低田涝晚稼,兼怜行旅湿衣襟。
近山雷磤谁能寐,涨峡溪洪或致侵。
亟望明朝放晴好,风吹西北散层阴。
立秋不雨惧为霖,霪澍连宵果见今。
已虑低田涝晚稼,兼怜行旅湿衣襟。
近山雷磤谁能寐,涨峡溪洪或致侵。
亟望明朝放晴好,风吹西北散层阴。
这首《夜雨》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立秋时节连续降雨的情景及其对农事与行旅的影响,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于明日晴朗天气的期盼。
首联“立秋不雨惧为霖,霪澍连宵果见今”,开篇即点明时令与天气状况,立秋之日却未见雨止,反而连绵不绝,如同霖雨一般,形象地描绘出雨水之多。接着“已虑低田涝晚稼,兼怜行旅湿衣襟”两句,从农事和行旅两个角度展开,忧虑低洼农田因雨水过多而可能引发的涝灾,同时也对出行在外的人们因雨水湿透衣物表示同情,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颈联“近山雷磤谁能寐,涨峡溪洪或致侵”进一步渲染了雨势之大,不仅雷声轰鸣,山石被雨水冲刷的声音也清晰可闻,难以入眠;同时,山洪暴发,溪流暴涨,甚至可能威胁到两岸的安全,生动描绘了暴雨带来的自然景象。
尾联“亟望明朝放晴好,风吹西北散层阴”表达了诗人对明日晴朗天气的热切期盼,希望风雨过后,能够迎来明媚的阳光,吹走笼罩大地的阴霾,寓意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其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感皇恩,承天诏,控西南。大门敞、高对烟岚。
双权再任,过期无代复登三。
晏然军国,事和平,灾割封缄。
年将暮,心归道,搜玄路,访清谈。降尊宠、谦下无惭。
山人放旷,本来无得有何参。
但能慈忍,戒荒淫、名挂仙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