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
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
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
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这首诗是孟郊在唐朝时期创作的,名为《悼幼子》。从艺术风格和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深切哀思和怀念之情的挽歌。
诗人以极富表现力的笔触,将对逝去生命的缅怀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展现了一个动人的画面。一开始,“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这里的黄蒿门可能指的是墓门或者是家门。诗人通过“一闭”二字传达了一种隔绝和封闭的感觉,从而强调了与外界联系的中断,表明时间已经静止,对于死者的记忆和思念也就被永远封存起来。
接着,“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生命消逝后的景象。生机与活力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散发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而生命的躯壳则最终回归大地。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生与死的主题,生是流动、变化和力量的象征;而死则是静止、消亡和无力的写实。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这句话充满了哀伤之情。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内疚和悔恨,似乎生者对逝者怀有愧疚,因为未能在其生命中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十年恩"象征了长久且深厚的情感,而“千行泪”则形容了无法抑制的哀痛。
最后,“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诗人选择在北原上洒泪,似乎是为了让这份哀思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待秋风至"表明这份情感不是短暂的,而是一种恒久的心境,即使是在秋风尚未到来之前,也已无法抑制这份悲痛。
总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的哀思和自然界的描绘,展现了生命与死亡、生者与死者的关系,以及时间流逝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省耕省敛古所闻,哲后礼不废时巡。
矧兹上陵实旧制,有其举之敢弗因。
盛京佳气东来紫,騑騑六御今伊始。
山围冀野遍桑麻,峰标木叶经迤逦。
今年北鄙若雨旸,沿途揽辔禾黍香。
虽云比户足衣食,怨咨民瘼刻岂忘。
千乘万骑迈㝢县,钱镈将庤民情忭。
岂无力役劳闾阎,中心徘徨不能宴。
朝廷德诏应时下,蠲租逮彼千村社。
匪欲小补悦斯民,皇祖当年煦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