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畿南人送雁,今年塞北雁迎人。
因知此地寒常早,却比他秋景倍新。
唳月有情惊客枕,冲烟无意恋霜津。
衡阳故国三千里,底事劳劳来往频。
去岁畿南人送雁,今年塞北雁迎人。
因知此地寒常早,却比他秋景倍新。
唳月有情惊客枕,冲烟无意恋霜津。
衡阳故国三千里,底事劳劳来往频。
这首诗描绘了雁的迁徙与季节变换的关系,以及雁对人的特殊情感。诗人通过雁的活动,巧妙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自然规律的感慨。
首联“去岁畿南人送雁,今年塞北雁迎人”,以时空转换的手法,描绘了去年在畿南(靠近京城的地区)人们送别大雁的情景,而今年在塞北(远离京城的北方地区),大雁却在迎接过客。这种时空交错的描述,既展现了雁的迁徙路线,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
颔联“因知此地寒常早,却比他秋景倍新”,进一步揭示了雁选择迁徙的原因——北方地区比其他地方提前进入寒冷的秋季,因此雁选择了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里不仅体现了雁的智慧,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
颈联“唳月有情惊客枕,冲烟无意恋霜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雁以情感。月夜的啼鸣让过客难以入眠,雁似乎在表达对远方的思念;而它们在雾气中穿行,似乎并不留恋霜冻的渡口,展现出雁迁徙的坚定与决绝。
尾联“衡阳故国三千里,底事劳劳来往频”,将雁的迁徙路程与情感联系起来。衡阳是雁南飞的终点,距离遥远,雁却频繁往返,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也是对家园的深深眷恋。诗人通过雁的迁徙,寄托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雁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迁移与季节变化的独特见解。
凤鹤翩跹,记昨梦、天锡九龄。
从头数,再周甲子,屈指天星。
上界仙人足官府,人间岁月自峥嵘。
庆明时,生甫又生申,维岳灵。
珠盈掌,金满*。
浮瑞*,啭春莺。
是乃翁阴德,心事分明。
笔下万言多活国,胸中三尺久持衡。
慰来苏,为雨福苍生,腾颂声。
云影低平楚。
看翩翩、离群避暖,去寻孤戌。
犹记登楼看瘦字,零落西风无数。
把往事、书将空处。
乍别榆关秋梦迥,向江南、睡足菰蒲雨。
天欲暝,雪初絮。
江空岁晏衡阳度。
尽冥冥、稻粱谋拙,弋人何慕。
行断惊飞悲吊影,谁念嘹风最苦。
算只有、天涯羁旅。
莫听城笳迷去翮,被落花、飞絮相萦住。
输海燕,笑迟暮。
向青泥坊底午桥边。
新买屋三间。
有嘉蔬半席,修篁数个,分占宽闲。
着取层梯直上,阑*出高寒。
不见终南径,惟有西山。
门外红尘似海,待抽□手板,同拟君看。
对熏沪茗碗,扪虱纵雄谈。
笑当年、多情王粲,赋终非吾土,泪空弹。
任俗子卧之楼下,那许跻攀。
水碧纱厨,月圆纨扇,悄悄午窗曾共。
祛愁楚艾,照眼安榴,节物把人传送。
无奈长昼如年,莺趁吟情,蝶迷乡梦。
怅归期多误,暮云凝望,乱愁如葑。
谁念我、闷对骚经,慵寻遗谱,冷落赴湘琴弄。
醒魂正渴,筒碧初乾,买健听人呼*。
不似归来故园,同泛香蒲,频倾春瓮。
尽痴儿呆女,齐唱湖楼兴动。
何年月地。
有白凤飞来,与秋游戏。
碎屑黄金馥馥,暗熏沉水。
如来粟界开全未,直着得、许多清气。
饱谙风露,自应韵色,独高人世。
更不羡、犀帷富贵。
羡鹫峰前度,秀分云外。
弹压西风,谁数锦英华丽。
幽芳素抱岩栖志,笑当时、满门桃李。
等闲乞取,长生妙诀,广寒宫里。
浦潮迎送朝还暮。
匆匆燕来鸿去。
北牖分茶,西窗翦烛,离合人生由数。
狂朋怪侣。
记筹酒句吟,几回凝伫。
絮影苹香,梦中犹是少年路。
词华今度尚在,奈相如渐老,无计重赋。
露底冰弦,梅边玉尘。
留得风襟如故。
情高万古。
想脱剑呼尊,气吞寰宇。
不管春山,子规啼夜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