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六月大病几死呻吟稍间咏吟续之》
《六月大病几死呻吟稍间咏吟续之》全文
清 / 陈维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自锻洪炉面上灰,鬼门关外足徘徊。

老妻烂额祈菩萨,小子扶肩接秀才。

蚊厌血枯呼伴去,虱耽气腐挈家来。

亲朋探问人如蚁,欲认何人眼倦开。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生死边缘挣扎的老人,其生活境遇与内心情感交织,充满了悲苦与坚韧。首句“自锻洪炉面上灰”,以“锻洪炉”象征人生的苦难与挑战,老人在生命的“洪炉”上煎熬,面对的是生活的灰烬与绝望。接着,“鬼门关外足徘徊”,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在生死边缘的挣扎与徘徊,暗示了生命状态的脆弱与不确定。

“老妻烂额祈菩萨,小子扶肩接秀才”,通过家庭成员的不同表现,展现了不同年龄段对生活的态度和应对方式。老妻的虔诚祈祷,反映了她对命运的无奈与对神灵的寄托;而“小子扶肩接秀才”的描述,则可能暗示了家庭中年轻一代的希望与未来,他们或许正努力学习,为家庭带来新的生机与可能。

“蚊厌血枯呼伴去,虱耽气腐挈家来”,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蚊虫与虱子的生活习性与老人的困境相联系,进一步强化了生存环境的恶劣与艰难。蚊虫因吸食血液过多而感到厌倦,虱子则因寄生在人体上导致气味改变而携家迁移,这些都隐喻了老人在疾病中的痛苦与挣扎。

最后,“亲朋探问人如蚁,欲认何人眼倦开”,描绘了亲友前来探望的情景,虽然人多如蚁,但老人却难以辨识,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疲惫。这句话也反映了社会关系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人在疾病面前的无助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老人及其家庭成员在疾病中的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与挣扎,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关系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性与脆弱性。

作者介绍

陈维英
朝代:清

陈维英(1811~1869),字硕芝,又字实之,号迂谷,清淡水厅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少时受业于庠生黄德辉、举人陈六山、拔贡郑用鉴及其长兄陈维藻。道光二十五年(1845)任福建闽县教谕;咸丰元年(1851),台湾道徐宗干举为孝廉方正;咸丰九年(1859)乡试中举,授内阁中书。回籍后掌教于仰山、学海两书院。同治元年(1862),戴万生起事,因助饷捐得四品头衔,并获赏戴花翎。晚年建读书之处于剑潭畔,名曰「太古巢」,著有《乡党质疑》、《偷闲录》、《太古巢联集》等。
猜你喜欢

雪中雁

万里羽毛弱,经时霰雪纷。

江湖更何取,天地正同云。

影困低如落,声悲远似闻。

识时端北向,送目感离群。

(0)

砧妇

清霜石上乾,孤响耳中酸。

岁逼秋芳尽,风量板屋寒。

君行自悠远,妾意亦艰难。

此夜关山月,应知带日宽。

(0)

素屏

简拙违时好,丹青谢尔工。

坐看居士室,想见古人风。

当户月常入,过春霜未融。

物情忌太白,少自晦尘中。

(0)

如意台

冷冷清池水,泛泛不系舟。

兴来可独往,兴尽自难留。

留无淹回责,往无进取忧。

世人共扰扰,真赏空悠悠。

章华楚人困,姑苏麋鹿游。

君看如意台,乃知贤者谋。

(0)

读庄子三首·其三

商丘有奇树,厥生非一朝。

修根走灵社,腾干拿赤霄。

拳局无大用,液樠不可彫。

谁谓非世器,终焉托逍遥。

致身适有遇,松桂宁免樵。

(0)

送裴煜同年

裴侯江海士,往者未相识。

但闻太学生,素号万人敌。

群雄会南宫,精鉴动宗伯。

先鸣气轩昂,一日声烜赫。

青云开岐路,黄鹄张羽翮。

多幸旅后陈,同时被亲策。

指纵听高论,洒落骇馀力。

不意沈下僚,于予有愧色。

兰台校中书,幕府赞婉画。

起家固多荣,负米轻远役。

此心古人少,于义吾子得。

秋风感羁旅,道远思自适。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