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从军行七首·其二》
《从军行七首·其二》全文
唐 / 王昌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0)
注释
琵琶:一种中国传统弦乐器。
起舞:随着音乐起舞,这里指音乐开始播放。
新声:新的曲调或音乐。
关山:泛指边关和山川,常用来形容遥远的地方或边疆。
旧别情:往日离别的感情。
撩乱:搅扰,此处指思绪纷乱。
边愁:边疆戍守者的忧愁情绪。
听不尽:听不完,形容愁绪绵绵不绝。
高高秋月:高悬的秋季明月,营造出凄清的氛围。
长城:中国的标志性建筑,这里象征着国家的边疆。
翻译
琵琶弹奏起舞曲调更新,勾起的仍是远离关山的旧日离别情。
纷乱的边疆愁绪听之不绝,高悬的秋月映照着壮阔的长城。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边塞景象和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琵琶,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在这里用来比喻军中夜晚的号角声响起,换来了新的音调,这新声似乎唤醒了诗人对关山旧地的怀念。"总是关山旧别情"表明诗人的思绪仍然停留在过去与亲人、故土的离别之中。

接下来的"撩乱边愁听不尽",则形象地描绘了边塞军营中的哀伤氛围。"撩乱"一词生动传达了军中号角声响时带给人的那种杂乱无序的情感,而"边愁"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乡思,这种情感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故曰"听不尽"。

最后两句"高高秋月照长城",以壮丽的景象展示了边塞的辽阔与孤独。秋夜之中,明亮的月光洒在雄伟的长城上,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一种外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音乐、景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边塞军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以及对远方故土无尽的怀念。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朝代:唐   字:少伯   籍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   生辰:698— 756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
猜你喜欢

安东平·其四

郎心不穷,报以温语。既郎此情,胜多多许。

(0)

安东平·其三

遗郎尺锦,是侬寸心。十日一线,五日一针。

(0)

送远

尔别何所游,月明江上舟。

异日思君处,凭栏看水流。

(0)

挽赵凡夫·其一

吴中真陨少微星,洞中犹摹石上经。

耆旧凋残猿鹤怨,支硎山色为谁青。

(0)

以诗订丘生前约·其二

时时可问花,处处堪沽酒。

风波君不知,愁杀楼中妇。

(0)

题树二绝句·其二

异鸟娇花不奈愁,湘帘初卷月沉钩。

人间三月无红叶,却放桃花逐水流。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