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羵不追天马驰,翡翠不逐苍鹰飞。
桐枝篁叶满春院,有虫只伏苍苔栖。
苍苔之绿虽不如篁与桐,篁叶飘飘堕苦雨,桐枝飒飒惊悲风。
山羵不追天马驰,翡翠不逐苍鹰飞。
桐枝篁叶满春院,有虫只伏苍苔栖。
苍苔之绿虽不如篁与桐,篁叶飘飘堕苦雨,桐枝飒飒惊悲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自然景象。开篇以“山羵不追天马驰,翡翠不逐苍鹰飞”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羵(一种传说中的神兽)与天马、翡翠(翠鸟)与苍鹰进行对比,暗示出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自由与束缚,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接着,“桐枝篁叶满春院,有虫只伏苍苔栖”两句,将视角转向具体的景物——春日里繁茂的桐树和篁竹,以及它们所吸引的昆虫。这里通过“伏”字,形象地描绘了昆虫在苍苔上静止不动的状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寂寞的氛围。
“苍苔之绿虽不如篁与桐,篁叶飘飘堕苦雨,桐枝飒飒惊悲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通过比较苍苔的颜色与篁竹、桐树的绿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叹,同时也暗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篁叶在苦雨中飘落,桐枝在悲风中摇曳,这些动态的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卢山白鹤归来双,缟衣素袂玄为裳。
翅如车轮夜横江,风声曾走淮淝羌。
戛然长鸣下柴桑,芝田啄粒遥相望。
何人网罗倏高张,上决云汉旁八荒。
一随鹏鹍惊远翔,低头不肯谋稻粱。
一罹罝弋沮泽旁,局身筠笼翅摧藏。
鹦鹉洲畔葭苇乡,水云苍苍江茫茫。
九皋欲闻声不扬,回顾鸥鹭羞颜行。
忽闻缑笙度宫商,红尘俯视有底忙。
矶头刷羽今正黄,欲搥此楼呼酒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