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倚西冈石圃阴,玉容忽抹艳妆深。
染春应借东君手,眩眼曾疑北客心。
霞吐丰姿情脉脉,雪遗香影梦沈沈。
粥饧风景清明近,错认庐山种一林。
瘦倚西冈石圃阴,玉容忽抹艳妆深。
染春应借东君手,眩眼曾疑北客心。
霞吐丰姿情脉脉,雪遗香影梦沈沈。
粥饧风景清明近,错认庐山种一林。
这首诗名为《红梅花》,作者是宋代诗人董嗣杲。诗中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西冈石圃的阴凉处,倚石而立,她的美丽容颜经过精心装扮,显得更加娇艳动人。诗人运用了比喻,说她的美丽仿佛是春天的颜色,需要东君(春天之神)的手来点染;她的美让看到的人眼睛都感到眩目,甚至让北方来的客人都为之倾倒。
接着,诗人描述了她如霞一般的丰姿,含情脉脉,如同春日的霞光;又以雪喻其清冷的气质,梦境中留下深深的香影,意境深远。临近清明时节,粥饧(粥的甜味)和春景交织,诗人误以为眼前是一片庐山的梅花林,表达了对红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红梅的美丽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驻车凌云山,虽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禅,意与方袍同。
已杖菩萨竹,更来罗汉松。
天姿特高洁,厚叶非蒙茸。
铜柯既夭矫,玉薤仍青葱。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阇黎衣,如坐浮屠宫。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