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谁不美,卒伤秋落时。
突烟还自低,鄙退岂所期。
桂芳徒自蠹,失爱在蛾眉。
坐见芳时歇,憔悴空自嗤。
春华谁不美,卒伤秋落时。
突烟还自低,鄙退岂所期。
桂芳徒自蠹,失爱在蛾眉。
坐见芳时歇,憔悴空自嗤。
这首诗《怨诗》由魏晋时期的诗人翾风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哀怨。
首句“春华谁不美”,以春天的繁花似锦开篇,赞美了春日的美好,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紧接着,“卒伤秋落时”一句,转折突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终将逝去的伤感。这种从喜悦到哀愁的情绪转换,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深刻体悟。
“突烟还自低,鄙退岂所期。”这两句运用了自然景象的描写来隐喻人生的起伏和不如意。烟雾的低垂象征着事物的衰败,而“鄙退”则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或他人命运的不满和无奈。这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失落,也触及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桂芳徒自蠹,失爱在蛾眉。”桂花虽美,却因蛀虫而失去生机,比喻美好的事物因内在的腐朽而逐渐消逝;“失爱在蛾眉”则可能暗指女子因容貌或某种原因而失去了爱慕者的心,进一步深化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最后,“坐见芳时歇,憔悴空自嗤。”诗人坐在那里,看着美好的时光悄然逝去,自己却只能黯然神伤,甚至嘲笑自己的无力与悲哀。这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无力感和自我反思,情感深沉而复杂。
整体而言,《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和哀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哲学深度。
寻师得道诀,轻举厌人群。
玉山候王母,珠庭谒老君。
煎为返魂药,刻作长生文。
飞策乘流电,凋轩曳彩云。
玄洲望不极,赤野眺无垠。金楼旦?嵼,玉树晓氛氲。
拥琴遥可听,吹笙远讵闻。
不觉蜉蝣子,生死何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