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李使君赴邵州》
《送李使君赴邵州》全文
唐 / 皇甫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出送东方骑,行安南楚人。

城池春足雨,风俗夜迎神。

郢路逢归客,湘川问去津。

争看使君度,皂盖雪中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使shǐjūnshàozhōu
táng / huángrǎn

chūsòngdōngfāngxíngānnánchǔrén
chéngchíchūnfēngyíngshén

yǐngféngguīxiāngchuānwènjīn
zhēngkàn使shǐjūnzàogàixuězhōngxīn

注释
出送:送别离开。
东方骑:东方来的使者,可能指使者或官员。
城池:城市。
风俗:当地的习俗或庆典。
郢路:郢都的道路。
湘川:湘江。
皂盖:黑色的伞盖,古代官员出行时常用的交通工具。
雪中新:新雪覆盖,形容冬季景象,也暗示使者出行的庄重。
翻译
送别东方来的使者,他是一位来自南方楚地的人。
城池在春天雨水充足,夜晚人们举行仪式迎接神灵。
在郢都的路上遇见了归乡的旅客,询问湘江的渡口在哪里。
大家都争相观看,只见使君乘坐着新雪覆盖的黑色伞盖驶过。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皇甫冉的《送李使君赴邵州》。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正在为即将启程去往邵州的朋友李使君送行。这场景发生在春天,当时正值雨季,城池之中春雨绵绵,使得景色格外迷人。

"出送东方骑,行安南楚人。" 这两句描写了送别的情景,诗人与李使君一同踏上了前往邵州的路途,而这里的“东方骑”指的是李使君将要启程的方向,同时“行安南楚人”则强调了他们行进于南楚之地的氛围。

"城池春足雨,风俗夜迎神。" 这两句则描绘了当时的自然景象与民间习俗。春日的连绵细雨使得城池充盈,而“风俗夜迎神”则是说当地人在夜晚有迎接神灵的习俗,显示出诗中所处时代的文化特色。

"郢路逢归客,湘川问去津。" 这两句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与关切。李使君将要踏上归途,而“郢路”即是他回家的道路;“湘川问去津”则是在询问他的归程是否平安。

"争看使君度,皂盖雪中新。" 这两句强调了送行之人对李使君的关注和景象中的新鲜感受。“争看使君度”指的是众人纷纷前来目送李使君离去的场面;“皂盖雪中新”则形容那一片纯洁的白色,可能是指新的雪花,或许是某种洁净无瑕的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文风俗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对朋友未来旅途平安的美好祝愿。

作者介绍
皇甫冉

皇甫冉
朝代:唐   字:茂政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生辰:公元717年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
猜你喜欢

学士泉

流浊兮濯足,源清兮濯缨。

今之人兮不然,吾将询兮先生。

(0)

泉石帘泉

白云绝顶有飞瀑,大珠小珠落万斛。

初疑银河泻九天,又如环佩归仙躅。

毛发森然不敢留,稍下百步金石幽。

如将白练为帘箔,高挂清虚之殿头。

定是天孙为纺绩,唤取鲛梭方织得。

风来不卷月不钩,世不收拾垂百尺。

我来手弄潺湲处,青天白日惊风雨。

何当饱嚼九节蒲,捲帘飞挟蓬莱去。

(0)

滴水岩二首·其一

玉舄仙人何处归,月明鹤驭见依稀。

菖蒲涧底笙簧奏,滴水岩头练帨飞。

(0)

峡山

古人已不见,今人又复来。

峡流东海去,日色江头催。

(0)

别周侍御二首·其二

小金山下暂维舟,同向诸天汗漫游。

回首唐虞千百载,春云一点太空浮。

(0)

豫章吊徐孺子

孺子高风著此亭,淡云衰草四边生。

满轮不解先生意,絮酒聊将国士情。

丞相荒碑秋雨下,少陵烟艇渡头横。

徘徊顾景伤心处,缺月高飞丽太清。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