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明报答期儿辈;风月婆娑让老夫。
- 鉴赏
此联出自清朝袁世凯的《谦益堂自题联》,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与谦逊的处世态度。
“圣明报答期儿辈”,这句话体现了对后辈的期待与希望。在古代社会中,长辈往往寄望于晚辈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家族或国家的事业,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里的“圣明”既可理解为圣贤的智慧,也可指代理想的君主,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社会和未来希望的寄托。“期儿辈”则直接表达了这种期待之情,期望子孙能够不负众望,有所作为。
“风月婆娑让老夫”,这一句则展现了老者的风范与心境。在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之后,老者以一种超脱的姿态看待世间万物,将自己视为旁观者,享受着自然的美好,如风中摇曳的树木,月下的婆娑舞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美丽,更体现了老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名利的态度。通过“让老夫”的表述,老者似乎在说,这些美好的事物本就属于每一个人,而他只是其中的一个欣赏者,享受着这份自然的馈赠。
整体而言,这副对联不仅展示了袁世凯作为政治家的深邃思考,也体现了其作为一位老者对于人生、自然以及后辈的深刻感悟。它既是对个人修养的追求,也是对社会和谐与传承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调歌头.中秋夜偕张仲卣式恭、家兄彦清玩月,用坡韵
万古一圆镜,飞挂有情天。
瘦蟾痴魂无恙,流照自何年。
我有相思一发,欲寄美人千里,衣薄五铢寒。
仙子正双笑,呼我碧云间。琼楼迥,银河淡,不成眠。
秋香正熟,今夜还傍画阑悬。
漫道姮娥终寡,毕竟吴刚未老,江上待鲸仙。
痛饮且须醉,灵药误婵娟。
摸鱼儿·其四朱竹仙以梅花柏叶见怡
问何时、江南朱十,仙源一棹曾住。
年来渐老愁中鬓,厌听春城箫鼓。情万缕。
认罨画溪山,十里桃花路。软红似雾。
待买个扁舟,摇来双桨,寻到旧游处。
分明是,岩壑后凋俦侣。枝柯曾饱霜露。
夜深宜伴梅花睡,茜雪暗堆帘户。群记取。
算载酒江湖,惟我堪怜汝。飘零若絮。
更惨惨凄凄,潇潇瑟瑟,一夜打窗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