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功名欲致砚磨铁,桑公人间驹汗血。
五季干戈争夺中,低摧几不保臣节。
又不见相如赋工合骚雅,九重偶有赏音者。
及见但为上林令,断国反在淄川下。
长笑两事俱外物,自怜不是封侯骨。
独爱华亭百袖师,小艇横蓑一竿竹。
久住湘江谙水脉,揭蓬惯看湘西月。
闻道公眠画戟丛,相寻长恨城闉隔。
去年卜居城北地,客心每有悲笳碎。
惭愧诗筒走老兵,病眼那容见新制。
老来情绪那忍说,夙瘴乘之觉疲薾。
此生梦幻姑置之,半掩残经香篆灭。
湘中清境享已饫,湘山多情慰心素。
年来更欲学睦州,古寺闭门工织屦。
君不见功名欲致砚磨铁,桑公人间驹汗血。
五季干戈争夺中,低摧几不保臣节。
又不见相如赋工合骚雅,九重偶有赏音者。
及见但为上林令,断国反在淄川下。
长笑两事俱外物,自怜不是封侯骨。
独爱华亭百袖师,小艇横蓑一竿竹。
久住湘江谙水脉,揭蓬惯看湘西月。
闻道公眠画戟丛,相寻长恨城闉隔。
去年卜居城北地,客心每有悲笳碎。
惭愧诗筒走老兵,病眼那容见新制。
老来情绪那忍说,夙瘴乘之觉疲薾。
此生梦幻姑置之,半掩残经香篆灭。
湘中清境享已饫,湘山多情慰心素。
年来更欲学睦州,古寺闭门工织屦。
这首诗通过对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与命运,展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段提到“功名欲致砚磨铁”,象征着追求功名的艰辛与执着;“桑公人间驹汗血”则以赛马比喻,暗示了人才的珍贵与竞争的激烈。接着,“五季干戈争夺中,低摧几不保臣节”描绘了战乱时期,英雄豪杰虽英勇却难以保全气节的无奈。
第二段转而赞扬了司马相如的文学才华及其作品《子虚赋》、《上林赋》,以及他最终被皇帝赏识的幸运。然而,相如的官职仅限于“上林令”,并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这与前文形成对比,强调了命运的无常与个人努力未必能决定一切的主题。
诗人最后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对华亭百袖师(可能指隐士)的羡慕,以及对湘江、湘西月色的赞美。这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功名的淡漠形成了鲜明对比,体现了诗人对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生活态度的向往。
诗中还提到了与友人的交往,以及对友人诗歌的欣赏,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年老体衰、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活力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与过往生活的珍惜,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梦里馀春,便睡不成眠,娇困慵起。
宝帐低垂,胡蝶一生花底。
深院燕语莺啼,且认作、满园桃李。
好蒙头、过了时光,一任岁华如驶。
簟痕微拂纤纤指。鬓云松、欲梳还止。
寻芳懒向花枝问,谁把流苏亲理。
凭问陌上行人,到处香车流水。
拥鸳衾休问,风自颤,漾帘苇。
曳橹梦轻,平窗秋远,壶觞犹负清景。
岁华归去晚,雁鹜惊霜冷,多愁更添旧病。
又天涯、布帆催暝。
逝水游情,夕阳官味,从古几人省。幽斋记同佳兴。
有灯前句好,帘外花靓。送君江上水,泪滴寒沙静。
关河战罢馀萧瑟,误松菊、迟来三径。成独醒。
飘然去、鱼波万顷。
云涌荪桡。正薇烟绿帐,梦警龙绡。
秋肌凉玉粟,花鬓妥金翘。湘弦冰断涩归潮。
洞庭野阴、霜惊懒蛟。蘋飔冷,渐月堕、佩珠声悄。
青鸟飞缥缈。沙路远灯,细竹迷春啸。
湿岸交禽,香阑文鲤,暗泣菱丝红老。
谁为天孙塞秋河,翠梭当夜呈双笑。
穿针楼,看疏星、白露横晓。
千帆影里斜阳望,危阑醉中同倚。
海气浮山,江声拥树,闪闪灯红萧寺。高谈未已。
任夜鹊惊枝,睡蛟吟水。
笑指天东,一丸霜月荡潮尾。西风空想欬唾。
似霏霏玉屑,吹散烟际。
瘗鹤铭寒,盟鸥会冷,画出孤峰憔悴。啼鹃万里。
怕化作秋声,醉魂惊起。凉露沈沈,断鸿悲暗苇。
雪净梅根土。被琼箫、暗将残寒,一丝吹去。
碎剪东风为花瓣,分散春心几许。
料从此、红酣翠妩。
蓦地思量虹桥月,是年时、刻意伤春处。
还梦到,竹西路。扁舟待趁寒潮渡。
绕空江、鹧鸪声声,乱烟无数。
歌管楼台斜阳冷,换了城西戍鼓。
更不见、垂杨一树。
十里深芜阴磷碧,哭青山、谁唤春魂语。
云影暗,自延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