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天漠漠雁飞迟,密寄南归汉使辞。
薄命巳拚青冢月,君王何事夺燕支。
胡天漠漠雁飞迟,密寄南归汉使辞。
薄命巳拚青冢月,君王何事夺燕支。
这首《昭君怨》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其命运的悲凉与对爱情的执着。
首句“胡天漠漠雁飞迟”,以辽阔的北方荒漠为背景,雁群缓缓飞行,渲染出一种苍茫而孤寂的氛围。这里的“雁”不仅指自然界中的候鸟,也暗喻着昭君这一历史人物,她如同大雁一般,被迫远离故土,踏上遥远的旅程。
次句“密寄南归汉使辞”,揭示了昭君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在即将远行之际,她向南归的使者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这份深情厚意,既是对家乡的眷恋,也是对未来的期盼。通过“密寄”二字,可见昭君的这份情感是深藏不露的,充满了无奈与哀愁。
后两句“薄命已拚青冢月,君王何事夺燕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昭君自知命运多舛,却依然勇敢地承担起国家的重任,选择远嫁胡人。她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安危紧密相连,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展现出高尚的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然而,面对君王的决定,她心中充满了不解与无奈。“夺燕支”一词,既指代了昭君被迫离开汉朝,也隐含了对君王决策的质疑与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这位历史女性的深切同情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权力与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彭孙贻以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洞察力,将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这首《昭君怨》成为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作品。
滋兰茂九畹,灵雨茁其芽。
和氏抱荆璞,以身明不瑕。
芳泽贵自保,物色宁有涯。
但使臭味同,岁晚何足嗟。
猗猗关西彦,风流如谢家。
光辉媚幽岩,旖旎剔芬华。
温恭君子持,令德戒纷姱。
岂乏桃李姿,贞白世所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