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飒生凉,塞上疑已霜。
崖口昨来入,反觉暖异常。
亘岭树多绿,绵谷草未黄。
侵晨著絮衣,卓午换祫裳。
对时体温肃,随地爱景光。
出关飒生凉,塞上疑已霜。
崖口昨来入,反觉暖异常。
亘岭树多绿,绵谷草未黄。
侵晨著絮衣,卓午换祫裳。
对时体温肃,随地爱景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穿越关隘时感受到的温度变化与自然景色的细腻变化。首句“出关飒生凉,塞上疑已霜”以“飒生凉”和“疑已霜”描绘了关外的寒冷景象,暗示了从温暖地区进入寒冷地区的感受。接着,“崖口昨来入,反觉暖异常”则描述了当进入峡谷或山口后,温度反而有所上升的意外体验。
“亘岭树多绿,绵谷草未黄”两句通过“绿”和“未黄”展现了山岭与山谷中生机勃勃的景象,即使在秋季,绿色依然占据主导,而草地尚未完全变黄,保持了一种清新与活力。“侵晨著絮衣,卓午换祫裳”则通过时间的变化,表现了作者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整衣物的过程,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敏感与适应。
最后,“对时体温肃,随地爱景光”表达了作者对当前时刻和所处环境的尊重与喜爱,无论是温度的肃穆还是景色的光芒,都值得他去欣赏与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共鸣,同时也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火云蒸四野,局促将焉如。
折简劳相命,高会城东隅。
磊磊山中石,郁郁路傍榆。
悬崖暑气薄,况与同心俱。
竹下罗丰膳,万籁间吹竽。
长啸若凤鸾,馀音彻九衢。
翩翩二三子,旨酒足欢娱。
凉风吹我发,烦襟藉以舒。
鸣蝉集深林,倦鸟下前除。
今日不乐饮,含情欲谁须。
人生天地间,贤愚同一区。
笑彼车马客,磬折竟焉趋。
登高能赋者,临眺且踌躇。
慢把鸭锄放。小楼头、绿阴浓遍,倚栏怅望。
一缕情丝烟共化,春水此情难量。
都付与、啼鹃怊怅。
不信东皇情最重,五更风、竟把花魂葬。
空剩得,彩幡荡。前生本在蓬莱上。
返瑶池、回头俯视,人间景况。
雨妒风欺归亦好,尘世本来多恙。
休苦恋、朱门蓬巷。
后果前因难细问,意迷离、且醉青纱帐。
任花底,金铃响。
阁雨云疏,弄晴风小,薄寒恻恻如秋。
有约湔裙,红罗先绣莲钩。
酒鎗茶具安排惯,倩移来、三板轻舟。
莫因循,岁岁芳时,日日清游。
水乡曲折疑无路,又花随柁尾,转个弯头。
谢了绯桃,二分春色全休。
短蓬移入香深处,载新诗、不载閒愁。
好溪山,除却西湖,一半句留。